百科知识

水是液体,冰是固体。为什么冰的密度比水还小?

2019-04-01 10:22:37王***
如题。水是液体,冰是固体。为什么冰的密度比水还小?,如题。冰比水轻,大家井不觉得奇怪,其实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  咱们把一团

最佳回答

  •   冰比水轻,大家井不觉得奇怪,其实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   咱们把一团猪油放在锅子里,等它熔化了,再加进一团去。这团凝固的猪油,一定沉到熔化的猪油 下面,决不会浮在面上。   在锅子里熔锡也一个样。锡块总是沉在融锡下面。差不多所有的物质都一个样,在固态的时候,密 度都比在液态的时候大。
         冰的密度反而比水小,所以能浮在水面上。在自然界中,这种情形是很少见的。   为什么冰的密度反而比水小呢?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水在结冰的时候,体积增大了,违背了“热胀冷 缩”的常规。   水在结冰的时候体积会膨胀,这倒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
      冬天到来之前,我们把放在露天的水缸齐 口埋在地面下,盖上稻草编成的缸盖,就为的提防水结了冰会把水缸胀破。   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冬天,他在两个炸弹的钢壳里灌满了水,用木塞塞紧了,放在露天过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去看,一个炸弹壳的木塞给冰冲到了六七米以外,口子里长出一条冰柱;另一个炸弹壳裂 了一道缝,冰从裂缝里挤了出来。
         到了冬天,放在露天的瓦缸都应该倒扣过来,免得积了水会冻裂。露天的自来水管得用稻草包扎起 来,结了冰放不出水来还是小事,冻裂了损失可大了。不能耐寒的花树果树和幼小的苗木,也得用稻草 包扎。树木的细胞里含的水要是结了冰,会把细胞膜胀破,植物的组织就给破坏了。
         到了冬天,砖墙外层涂的水泥往往会整块整块往下掉;水泥铺的场地路面往往会裂缝,甚至拱了起 来;都是冰在作怪。水泥只要稍稍有点儿裂缝,雨水就会渗进去;要是一结冰,体积一膨胀,就把水泥 给破坏了。   岩石崩裂也是这个道理。岩石的裂缝里积了水,冬天一结冰,体积一膨胀,就把裂缝撑大一点儿; 第二年,裂缝里积的水更多了,结了冰,裂缝就撑得更大了。
      这样年复一年,大块的岩石就从山上崩下 山来了。   如果水结冰的时候体积不膨胀,对于我们来说,不就减少了许多麻烦和损失吗?初初想来,这话似 乎很有道理,可是再一想,水结冰的时候体积如果收缩,冰的密度不就比水大了吗?不就要沉到水底下 去了吗?水面上没有冰,固然可以不妨碍航行,可是水一结冰就沉底,上层的水受了冷不是又要结冰吗 ?水底的冰越积越多,最后所有的江河湖海,都非连底冻结不可了,而且永远不会融化。
      太阳的热是达 不到海洋的底层的,海洋里的植物动物当然都无法生存。我们知道,陆地上的植物动物最初都是从海边 爬上岸来的。海洋连底冻结成冰,陆地上会不会有生物也成了问题。这样一比较,你一定会作出正确的 判断来了。   冰不但密度比水小,还不容易传热。
      水面上结了冰,能保护下层的水,使下层的水冻结得稍稍慢一 点儿。即使较小的池塘河沟,到了冬天连底冻结还是很少见的。连北冰洋的厚厚的冰块下面,海水还照 常流动,鱼还在自由自在地游泳。   水在结冰的时候体积要膨胀,如果硬不让它膨胀,温度即使降到0℃以下,水仍旧结不成冰。
      换句话 说,水受了压力,凝固点就会降低。有人把水放在坚固的钢筒里做过实验,证明了这个设想。   咱们没有钢筒,也可以证明水受到了压力会降低凝固点。在冬天,我们找一大块冰来,把它搁在两 张桌子之间。拿一条铁丝弯成个环,拦腰套在冰块上。
      铁丝环下面挂个沉甸甸的秤锤。我们会看到铁丝 会慢慢地往下扣进冰块。可是铁丝k面的冰仍旧结得好好的,没有被铁丝扣过的痕迹。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铁丝环下面挂着个秤锤,它扣在冰块上的压力是很大的,受压的一部分冰就化成水了。铁丝再往下 扣,它上面的水失去了压力,立刻又结成了冰。
         溜冰就利用了这个原理。冰鞋底上有一双冰刀,我们全身的重量,都在这双薄薄的冰刀上。冰刀加 在冰上的压力是很大的,使冰化成了水。冰刀和冰之间有了这一薄层水,像加了润滑剂似的,就可以顺 利地向前滑行了。玻璃比冰更滑溜,可是没有人能穿了冰鞋在玻璃上溜的,就因为玻璃受了压力不会融 化。
       水在4 ℃时密度最大,冰的密度反而比水小(附图) 由于水分子有很强的极性,能通过氢键结合成缔合分子,如以下的结构式(虚线表示氢键)。 液态水,除含有简单的水分子(H2O)外,同时还含有缔合分子(H2O)2和(H2O)3等,当温度在0℃水未结冰时,大多数水分子是以(H2O)3的缔合分子存在,当温度升高到3。
      98 ℃(101 kPa)时,水分子多以(H2O)2缔合分子形式存在,分子占据空间相对减小,此时水的密度最大。如果温度再继续升高在3。98 ℃以上,一般物质热胀冷缩的规律即占主导地位了。水温降到0 ℃时,水结成冰,水结冰时几乎全部分子缔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巨大的缔合分子,在冰中水分子的排布是每一个氧原子有四个氢原子为近邻(两个共价键,两个氢键),如下图所示。
      这样一种排布导致成一种敞开结构,也就是说冰的结构中有较大的空隙,所以冰的密度反比同温度的水小。 水分子间以氢键连接 另外,拆散缔合分子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这也足以说明为什么水有较大的比热容的缘故。 。
    2019-04-01 10:29:47
  • 因为水结冰了,体积会增加,所以密度就变小了,对吧?
    2019-04-01 10:50:50
  •   在一般情况下,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物体的体积膨胀、密度减小,也就是通常所讲的“热胀冷缩”现象。然而水在由0℃温度升高时,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人们通过实验得到了如图2-3所示的P-t曲线,即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由图可见,在温度由0℃上升到4℃的过程中,水的密度逐渐加大;温度由4℃继续上升的合过程中,水的密度逐渐减小;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
      水在0℃至14℃的范围内,呈现出“冷胀热缩”的现象,称为反常膨胀。水的反常膨胀现象可以用氢键、缔合水分子理论予以解释。 物质的密度由物质内分子的平均间距决定。对于水来说,由于水中存在大量单个水分子,也存在多个水分子组合在一起的缔合水分子,而水分子缔合后形成的缔合水分子的分子平均间距变大,所以水的密度由水中缔合水分子的数量、缔合的单个水分子个数决定。
      具体地说,水的密度由水分子的缔合作用、水分子的热运动两个因素决定。当温度升高时,水分子的热运动加快、缔合作用减弱;当温度降低时,水分子的热运动减慢、缔合作用加强。综合考虑两个因素的影响,便可得知水的密度变化规律 在水中,常温下有大约50%的单个水分子组合为缔合水分子,其中双分子缔合水分子最稳定。
      图2-4为双分子、三分子、多分子缔合水分子的示意图。 多个水分子组合时,除了呈六角形外(如雪花、窗花),还可能形成如图2-5所示的立体形点阵结构(属六方晶系)。每一个水分子都通过氢键,与周围四个水分子组合在一起。图中只画出了中央一个水分子同周围水分子的组合情况。
      边缘的四个水分子也按照同样的规律再与其他的水分子组合,形成一个多分子的缔合水分子。由图可知,缔合水分子中,每一个氧原子周围都有——4个氢原子,其中两个氢原子较近一些,与氧原子之间是共价键,组成水分子;另外两个氢原子属于其他水分子,靠氢键与这个水分子组合在一起。
      可以看出,这种多个分子组合成的缔合水分子中的水分于排列得比较松散,分子的间距比较大。由于氢键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因此在单个水分子组合为缔合水分子后,水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一是缔合水分子中的各单个分子排列有序,二是各分子间的距离变大。 在液态水变成固态水时,即水凝固成冰、雪、霜时,呈现出缔合水分子的形状。
      此时,水分子的排列比较“松散”,雪、冰的密度比较小。 将冰熔化成水,缔合水分子中的一些氢键断裂,冰的晶体消失。0℃的水与0℃的冰相比,缔合水分子中的单个水分子数目减少,分子的间距变小、空隙减少,所以0℃的水比0℃的冰密度大。用伦琴射线照射0℃的水,发现只有15%的氢键断裂,水中仍然存在有约85%的微小冰晶体(即大的缔合水分子)。
      若继续加热0℃的水,随着水温度的升高,大的缔合水分子逐渐瓦解,变为三分子缔合水分子、双分子缔合水分子或单个水分子。这些小的缔合水分子或单个水分子,受氢链的影响较小,可以任意排列和运动,不必形成如图2-4、图2-5那样的“缕空”结构,而且单个水分子还可以“嵌入”大的缔合水分子中间。
      在水温升高的过程中,一方面,缔合数小的缔合水分子、单个水分子在水中的比例逐渐加大,水分子的堆集程度(或密集程度)逐渐加大,水的密度也随之加大。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使得分子的平均距离加大,密度减小。考虑水密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时,应当综合考虑两种因素的影响。
      在水温由0℃升至4℃的过程中,由缔合水分子氢键断裂引起水密度增大的作用,比由分子热运动速度加快引起水密度减小的作用更大,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增高而加大,为反常膨胀。 水温超过4℃时,同样应当考虑缔合水分子中的氢键断裂、水分子运动速度加快这两个因素,综合分析它们对水密度的影响。
      由于在水温比较高的时候,水中缔合数大的缔合水分子数目比较小,氢键断裂所造成水密度增加的影响较小,水密度的变化主要受分子热运动速度加快的影响,所以在水温由4℃继续升高的过程中,水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即呈现热胀冷缩现象。 在4℃时,水中双分子缔合水分子的比例最大,水分子的间距最小,水的密度最大。
       因此水结成冰时的这种反常膨胀并不对应分子热能的增大。 。
    2019-04-01 10:26:23
  • 很赞哦!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