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有没有人知道这首诗?诗的意思是,花谢了,明年还会开放,而人的青春

2005-12-26 15:27:39等***
诗的意思是,花谢了,明年还会开放,而人的青春却一去不复返 求原诗是什么?有没有人知道这首诗?诗的意思是,花谢了,明年还会开放,而人的青春却一去不复返求原诗是什么?:唐 刘希夷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代悲白头翁 洛?

最佳回答

  • 唐 刘希夷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代悲白头翁 洛阳城东桃李花, 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 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落花颜色改, 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 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 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 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 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2005-12-26 16:05:29
  •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日期: 2003年8月14日 一桩著作权的历史疑案 常平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是脍炙人口的唐人诗句。但要问它的作者是谁,恐怕一句话难以说清,因为语出两诗两作者。 在清人彭定求等于康熙46年编纂的《全唐诗》卷82中收录的《代悲白头翁》(一作《白头吟》)中,署名作者是刘希夷。
      同是在《全唐诗》卷51中亦收录了该诗,题目却是《有所思》,诗中唯“洛阳女儿”变为“幽闺女儿”,余皆同,署名作者却变成了宋之问。在至今所能见到的各种唐诗全集、选集中,选编者几乎从来没有忽略过收录《代悲白头翁》一诗,而《有所思》则寥若晨星。 刘希夷(公元651—678年?)、宋之问(公元656—713年)都是初唐诗人,舅甥关系,宋小刘五岁,但为刘的老舅。
      二人在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双双高中进士,却走了两条迥异之路。刘希夷少有才华,善弹琵琶,落拓不羁。其诗以长篇歌行见长,文采恣肆,词旨悲苦,多依古调,与时不合,故怀才不遇,生前不为时人所重。后孙昱撰《正声集》,以刘诗为集中之最,方为人称赏,声名雀起。
      刘希夷在作《代悲白头翁》时,有“今年花开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一联,吟后觉似谶语,思以他句更换之,遂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一千古传诵的名句,但仍觉似谶语,却不复改,乃并收诗中。果然,刘即被害,时年不及30岁。 凶手何人?历史的矛头多次指向他的老舅宋之问! 此案在唐朝本代时就有记载。
      刘肃《大唐新语》写得简括:“……诗成未周,为奸所杀。或云宋之问窒之。”(卷8《文章》)韦绚《刘宾客嘉话录》写得生动:“刘希夷诗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其舅宋之问苦爱此两句,知其未示人,恳乞,许而不与。之问怒,以土袋压杀之。宋生不得其死,天之报也。
      ” 在元人辛文房所撰《唐才子传》、清人编纂的《全唐诗》等典籍中,也都对此案有详略不同的释述。《全唐诗》卷82刘希夷条有白描式的记载:“诗成未周岁,为奸人所杀。或云:‘宋之问害希夷,而以《白头翁》之篇为己作。至今有载此篇在之问集中者。
      ’。”《唐才子传》记载最详:“舅宋之问苦爱一联(注:指‘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知其未传与人(《四库全书》作“世”),恳求之,许而竟不与,之问怒其诳己,使奴以土囊压杀于别舍,时未及三十。人悉怜之。”当然,怀疑此说者亦有之,否则就不成为历史疑案了。
       我们的老祖宗历来倡导为人做事的两条标准:道德、文章。在文章方面,无庸讳言,宋之问对初唐的宫体诗改造和律诗定型做过重要贡献,特别是其逆境中的作品更是独具魅力。但是,宋之问个别文章归属上的麻烦却常在历史上闪烁,而在宋之问的政治仕途中,道德上的麻烦更是接踵而至。
      重觅宋之问仕途中的道德轨迹,索析道德之对文章的影响,对于推判《代悲白头翁》著作权的历史遗案或许是有帮助的。 宋之问可追索的主要政治生涯始于武则天久视元年(公元700年)。在进士及第25年后,宋之问得以供职于武氏宠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的控鹤府,不久又改为奉宸府,宋任左奉宸内供奉。
      奉宸府是专门为武氏提供内服务的所在,麇集了一群美少年。最初,张昌宗与武氏之女太平公主过从甚密。太平后来将张推荐给武氏,张又推荐其兄张易之,兄弟二人皆得以入侍禁中,史称“二张”。宋之问就是在此时厕身其间的。张易之雅爱宋之问的诗才,常令其捉笔代劳,奉悦于武氏。
      按说,代人捉笔也是一种高级劳动,本无可厚非,但宋之问为了尽表衷心,竟干起了为张易之“奉溺器”的勾当。 神龙二年(公元706年)三月,就在武则天一命归天,宋之问兄弟藏匿觳觫之时,适逢王同皎等在张仲之家密谋策划,杀死武三思以安王室。
      谁知隔墙有耳,宋家兄弟恰恰在窗外窃听,随即派宋之逊之子宋昙及其外甥、校书郎李悛紧急向武三思告发,致使王同皎等“五王”很快被捉拿“正法”。凶手是谁呢?《旧传》、《新传》皆说是宋之问主谋,《资治通鉴》说是宋之逊,总之未脱离宋家兄弟干系。正因为此,宋之问不但未被追究潜逃回来的罪责,而且擢升为鸿胪主簿,宋之逊升为光禄丞,李悛做了太仆卿。
       但是,多行不义必自毙。武三思作恶多端,激起民怨鼎沸,时人皆曰当杀。神龙三年(公元707年),太子李重俊矫诏调集羽林军,一举结果了武三思父子的狗命。三年后,睿宗复位,又将其开棺暴尸。此次虽未见载与宋之问有甚牵连,但景龙中(约公元708年),宋之问因表现突出,诗才笔健,在群臣应制的百余篇诗文中鹤立而出,深得中宗赏识,再次受到提拔,转升考功员外郎。
      至此,宋之问的仕途发展到峰巅,史称“宋考功”。 在政治的漩涡中,宋之问自认为历练老道、游刃有余,希冀继续升迁。当他认为太平公主有用时就投靠太平公主,并肉麻地写吹捧诗。试读《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青门路接凤凰台,素宸游龙骑来。
      涧草自迎香辇合,岩花应待御宴开。文移北斗成天象,酒递(一作“近”)南山作寿杯。此日侍臣将石去,共欢明主赐金回。”这种媚附的手段确也高明,自己从南山上拣一块石头带回家,却认为是主人赏赐的黄金,其肉麻的程度真是无以复加了。在中宗执政时,其女安乐公主在众公主中“尤骄横,宰相以下多出其门”(《资治通鉴》卷209)。
      宋之问又转身谄附安乐,拿手好戏之一还是写吹捧诗。有《宴安乐公主宅》为证:“英藩筑外馆,爱主出王宫。宾至星槎落,仙来月宇空”。寥寥数语,把安乐公主的宏大势力描述得淋漓尽致,主人自是怡悦陶然。宋之问自以为左右逢源,正醉心于走钢丝之际,他的政治秋千着实荡伤了太平公主。
      当中宗欲提拔宋之问为中书舍人时,太平公主妒意大发,认为报复时机已到,揭发了他在做考官时贪污受贿的丑闻(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发其知贡举时赇饷狼藉”)。宋之问非但没有做成中书舍人,反而受到惩治,贬到越州作长史。 应该承认,宋之问在《有所思》的著作权问题上做得确是高明,使后人缺乏历史的直接证据(人证物证)。
      但是风起于青萍之末,人们透过宋之问丧失人格,甘愿做溜须拍马的小人,甚至不惜为了自己的升迁向国人皆曰可杀的武三思告密等等劣迹,便不难看出他杀人灭亲以窃取著作权只不过是雕虫小技罢了。 。
    2005-12-26 16:57:39
  • 长 歌 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005-12-26 15:33:55
  • 很赞哦!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