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几句诗是以哀写乐还是以?

2008-09-20 23:55:06t***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几句诗是以哀写乐还是以乐写哀,请做一个大约1500字的评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几句诗是以哀写乐还是以乐写哀,请做一个大约1500字的评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源自《诗经·小?

最佳回答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源自《诗经·小雅·采薇·六章》的前半截。后半截是:“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全章译成白话:昔日出征之时,杨柳飘拂依依。而今归来之日,雨雪漫野纷飞。道路崎岖漫长,腹中又渴又饥。我的心何等哀伤,谁能了解我的深悲。
       纵观《采薇》全诗,用倒叙手法写起。前三章以“采薇采薇”起兴,形象地展示了薇从发芽、长苗到成熟的过程,喻示着时间的变化,刻划出边地将士以野菜充饥的艰苦。四、五两章承上而来,转写紧张、激烈的军旅生活。第六章结束了对军旅的回忆,转写归途忧思。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反映出边塞戍卒在出征归途中,对同狁作战的回顾及其哀怨;是因在战场上盼归不能归而终于得归的心境。将士们在归途中受物色感发,抚今追昔、痛定思痛所产生。本来,诗中主人公因盼归而不得归,故生无穷哀怨;如今愿望已经实现,应该欢喜才是,为什么还忧思绵绵呢?仔细分析可知,这忧思首先来自对往事回忆所引起的心理刺激。
      试想,抚今追昔,痛定思痛,一幕幕艰辛的往事浮现在眼前,梗塞于胸中,欲罢难休,欲吐不能,他怎么能不悲感交集,叹谓无穷?这忧思也来自归途的种种险阻和匮乏。你看,空中雨雪横飞,则遍地泥泞是无疑了。而他所穿衣服大概还是单装(因与家人断了联系),随身所带干粮也必定极少(因在边塞时即已食不饱腹、采薇度日)。
      在这种情况之下,头顶雨雪,脚踩泥泞,身受严寒,腹忍饥渴,他又怎能不发出悲叹呢?当然,主人公的忧思还可能包含着对家人的担忧。一别数年,音讯阻隔,生死存亡,两不可知,当此回归之际,他自然会发出“近乡情更怯”的恐惧心理。然而,与上述原因相比,引起他忧思的最直接根源却在于景物的变迁以及这种变迁所导致的更深层的心理感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短短四句诗,不假雕琢,平平道来,却充满着强大的情感力量,令人读后,不禁默然神伤。这里,同是一个“我”,但有“昔”与“今”之分;同是一条路,却有“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之别;而所有这些,又都是在一“往”一“来”中变化、生成的。
      这是时间的往来,是生命的往来,也是欢乐和痛苦的往来。刘勰有云:“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文心雕龙·物色》)在人与自然之间,本就存在着一种相互感发的关系,何况主人公面对的是眼前这样一片惨淡景色?更何况主人公在面对这景色时又偏偏想起了昔日寻“杨柳依依”的景象?今“来”和昔“往”,痛苦和欢乐,在此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而愈发加深了人物内心的痛苦程度,所谓“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斋诗话》卷上),指的正是这种情况。
      这四句千古传诵,并视为三百篇中最佳之句,是有一定道理的。 “以哀写乐还是以乐写哀”?回楼主提问,两者兼而有之。
    2008-09-21 05:06:50
  • 很赞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