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中国传统文人画家的艺术追求和美学理想是什么?举例加以说明

2013-12-06 21:29:57雷***
中国传统文人画家的艺术追求和美学理想是什么?举例加以说明中国传统文人画家的艺术追求和美学理想是什么?举例加以说明:孔子也好,颜回也罢,用以体现此种圆满自足的人文精神而蔑视外在的人生困厄、穷苦的,都是以艺术自娱的方式,?

最佳回答

  •   孔子也好,颜回也罢,用以体现此种圆满自足的人文精神而蔑视外在的人生困厄、穷苦的,都是以艺术自娱的方式,这实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原因。此种方式内化为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于中国文学艺术创作的各种领域。
      而这种精神的自觉的理论体现,则是在六朝时期,随着人的觉醒与文的自觉而形成。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的“缘情”说的提出,则鲜明地体现了这种理论的自觉。《文赋》以外,陆机还在他的《叹逝赋》中说:“乐聩心其如忘,哀缘情而来宅。”在《思归赋》中讲:“彼思之在人,恒戚戚而无欢;悲缘情以自诱,忧触物而生端。
      ”说明他的“缘情”说并不仅于诗,而是对整个文艺创作的普遍看法。在《文赋》中陆机写道:“伊滋事之可乐,固圣贤之可钦”;又说:“思涉乐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叹”等等,表达了对于文艺创作本身的一种欣悦与自娱之情,同时,这种表达诗人自己在精神世界、情感世界的可以自娱的艺术创造,又是对天地本报的揭示,故尔陆机说是“圣贤之所钦”。
       在体现中国传统艺术与审美中这种理想精神的实践中,陶渊明是相当典型的一位。他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酣觞赋诗,以乐其志。”据说他还“蓄无弦琴一张”,其含义之一,同样是不求知音,但求自娱。富于自造的诗仙李白在其《赠临洛县令皓弟》中写道:“陶令去彭泽,茫然太古心。
      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正深得“无弦琴”之真义。而“大音自成曲”又显现出诗人对世俗知赏的唾弃,高扬着自得其乐的豪情。而自称“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与苏辙书》)的苏东坡也说:“某生平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者。
      ”(《春渚纪闻》卷六《东坡事实》)同样体现着这种陶然自适的精神情怀。 不独诗文创作如此,在文人画的创作中,也同样体现着这种精神自适的特征。宋代郭熙的《林泉高致·山水训》云:“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观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
      直以太平盛日,君亲之心两隆,苟洁一身出处,节义斯系,岂仁人高蹈远引,为离世绝俗之行,而必与箕颖埒素黄绮同芳哉!白驹之诗,紫芝之咏,皆不得已而长往者也;然则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在焉,耳目断绝。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漾漾夺目,此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此世之所以贵夫画山水之意也。
      ”正如郭熙所指出的,士大夫文人之于山水田园的喜好,是与他们企慕于山水田园、江湖林泉,而获得精神上的安闲与自适分不开的,因此,对于中国文人士大夫来讲,绘画创作也便成为精神自适乃至精神还乡的一种重要方式。我们只要看一下《山居图》、《幽居图》、《草堂图》一类名目在山水画中的屡屡出现便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正如黑格尔在论及艺术表现的普遍需要时曾经指出的:“人要把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作为对象提升到心灵的意识面前,以便从这些对象中认识他自己。当他一方面把凡是存在的东西在内心里化成‘为他自己的’(自己可以认识的),另一方面也把这‘自为的存在’实现于外在世界,因而就在这种复现中,把存在于自己内心世界里的东西,为自己也为旁人,化成观照和认识的对象时,他就满足了上述那种心灵自由的需要。
      ”正是出于这种对于“内在生命”,对于圆满自足的内在精神世界的肯定、理解与领悟,并以艺术的途径来体现这种肯定、理解与领悟而获得自我精神的娱悦、安宁,在中国文人画中发展出了独特的对于“逸”的审美品格的追求,从而表现了一种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作为一种绘画的批评标准,“逸品”的最早提出者是晚唐的朱景玄。
      他在《唐朝名画录》中所记的一百二十五位唐代著名画家中,将三人列为逸品,他对三人记述云: 王墨者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其名,善泼墨画山水,时人故谓之王墨。多游江湖间,常画山水、松石、杂树。性多疏野,好酒。凡欲画图幛,先饮。醺酣之后,即以墨泼。或笑或吟,脚蹙手抹。
      或挥或扫,或淡或浓,随其形状,为山为石,为云为水。应手随意,倏若造化。图出云霞,染成风雨,宛若神巧,俯观不见其墨污之迹,皆谓奇异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25165a010096xk。html。
      
    2013-12-08 15:29:02
  • 很赞哦!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