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一道论文题求助,急~结合建设学习型社会,谈谈该如何对待中国特色社

2010-12-07 11:37:18z***
结合建设学习型社会,谈谈该如何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800~1000字)一道论文题求助,急~结合建设学习型社会,谈谈该如何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800~1000字):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5月代表中国政府在亚太经合组?

最佳回答

  •   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5月代表中国政府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明确指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明确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见在中国进入世贸组织后,面对世界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人已经看到一个国家在飞速发展的时代,若想实现持续和跨越的发展,必须善于学习,必须认识到学习的力量,否则这个国家不仅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而且很快会被时代所淘汰。
       一、学习型社会的科学内涵 根据资料可以了解到农业经济时代,只要7—14岁接受的教育就可以满足一生工作生涯的需求;工业经济时代,求学的时间需要延长至7—22岁,才能满足一生工作生涯的需求;而今,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16年的学校教育必须延长为终身制的教育,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远远快于工业经济替代农业经济时代。原有知识在新环境下逐渐淡化,新的知识领域的产生并向纵深发展,使我们深深地感觉到如果我们对新知识的学习速度小于社会新知识领域的发展速度,我们面临的就是落后,甚至是死亡。目前,美国排名前25名的企业,80%都已认识到这一点,并使用这一理论;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新加坡、日本、瑞典早已走上了“学习型社会”的道路;欧盟甚至要求加盟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建立“学习型社会”。
       综上所述,“学习型社会就是指参与社会运行与创造的各类主体,始终保持不断学习的状态,始终以学习促进创新,淘汰陈旧与落后,保持开放与进取的社会动力”。作为社会和个体都已经了解到学习可以改变命运。从宏观上讲学习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国家和民族整体文化层次的提高,可以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使国家和民族跻身世界强者之林;从微观上讲是可以改变个体的命运:个体的向社会贡献劳动和聪明才智,得到社会的认可,获得成功。
      因此建设学习型社会可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个体终身学习的需求。 二、社会的发展要求社会成员继续学习 (一)迅速变化的时代要求我们继续学习 全球化使国际竞争加剧,直接使我们进入了国际性学习的场域。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这个时代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赢家通吃’。
      谁对资源和财富占有越多,谁就有可能吸引更多的资源和财富,实质上拥有大的竞争力;二是‘快鱼吃慢鱼’。这个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谁对变化的反应更快,谁就掌握生机;三是‘以小博大’。规模和数量已经失去光彩,质量和创新决定发展的命运。”显然在我国现阶段我们还不具有丰富的物质基础储备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使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不占有“赢家通吃”和“以小吃大”的优势,但是我们却可以利用“快鱼吃慢鱼”这一特性。
      因为这是一个动态的环境,只需在运动中调动我们的教育需求,刺激我们的学习欲望,紧跟变化的节奏,就能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充当“快鱼”的角色。 在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中,要调整我们的价值取向,使每一个公民都了解到昨天的成功不能保证今天和明天的成功,因为昨天的经验可能已经不适应今天的形势。
      因此要形成无人不学、无时不学、无地不学、全民学习的风气,使学习成为生活的重要部分、“一种生活方式”。人们也普遍认识到人类文明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转折点,学习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离开学习,人就无法在社会立足。对所有人来说,终身学习都将成为一种回报无限的投资。
       (二)资源分配的不均衡迫使人们继续学习 我国幅员广阔,文化与自然资源地域性差距较大。从个体上来说,遗传因素的差异、生长的地理环境、文化资源的占有都有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是客观存在的,短时期内难以改变,并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那么要改变这种现状唯一合理的办法就是及时竭尽全力地向落后的地区的人们灌输学习理念,投入教育的资源。
      使人们通过自身的层次的提升来改变现状,适应新的形势。我国在西部开发的过程中,就大力投入了教育资源,并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 从目前来看,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就有极大的差距,但作为中西部地区的人不甘于原本的落后局面,那么他们就会产生学习的迫切需求。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掌握科学技术,才能提高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弥补地域造成的学习资源、观念意识的差异,缩小地域间科技、经济、文化存在的差距。 努力形成一个人人想学习、处处能学习、时时可学习,主动去学习的风气,倡导一个学习型社会,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缩小地域性差距,使全国经济平衡发展,而且它也是实现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个体在自身的完善与发展中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 我们应该看到,教育是具有连续性的,不论人类是否自觉或不自觉,人们总是在不断地用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以达到适应周围环境并改造和建设周围环境的目的。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就是要使人们主动地认识到由于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已有的知识结构、思想意识及行为习惯已不能适应这种发展速度,也就是说人们还没有充分的准备去对付突然变迁的社会。
      因此国家中的每一个公民都要形成一个新的学习意识,形成对新的科技领域、新的思想观念的主动探求和了解的欲望。 (一)告别一纸文凭定终身的观念 当今社会科技思想观念的迅速发展,人们已经了解到,那种就业前学历文凭程度保证一辈子生存需求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了。
      就业前所接受的课堂教育,只是为今后个体生存发展打下一个基础。仅仅依靠就业前的学历基础走遍天下,赢得个体在社会上的地位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告别前学历(第一次就业时的学历层次)时代,是形成新的学习理念的基础。 在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中,个体原有知识结构、思想观念和科技占有量与飞速发展的科技之间产生了较大的差距。
      这种差距使个体萌发了继续学习的愿望,这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促成要素,甚至有些个体采取暂时离开工作岗位,重新成为专职学习者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在原有的知识结的基础上再提高,包括深入学习和理解原有的知识以及了解和探索新的前沿理论。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原有的学历层次;同时有一部分人也可以根据工作经验、阅历及对社会发展的认识,通过涉猎新的知识领域,进一步拓展原有的知识范围,使自己能力日趋完善,尽可能的发挥潜能,体现自身价值,重新寻找及获得自己所向往的社会地位,从而体会到自身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被认可后的幸福感。
       (二)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人的一生中为社会工作的时间一般为35—45年,每一个人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均设计了自身的发展目标,每一阶段目标的实现将最终使自我价值得以实现。心理学理论认为:人是一个未被完成的动物,并且只有通过经常的学习才能完善自己。
      因此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那些固定的、必须吸收的内容,而是不断的学习和充实自己并使之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新的进程。而在这个进程中,人们将学会如何接受新的挑战,如何适应新的变化,以至于如何与人交流,探索世界,使变化着的 社会接纳你,接纳你为其所做的一切。
       我们的国家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在社会的变革时期,每一个人都在考虑在新的时期下如何体现自身的价值,实现人生目标。那种三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一个工作岗位或工作环境的观念已不被社会和人们所认可。根据社会的变化,去适应环境,在发展的环境中体现自身价值正成为一种趋势。
      因此出现了“建湖现象”:弃官经商的人出现了;私营企业家出现在国家参政议政的殿堂里;大量的儒商驰骋在高科技商界。这些都说明了社会的发展导致了人们价值取向的变化,人们通过学习更新了自身的理念。因此,只有当学习速度跟上或者超过时代的变化,人们才能赢得社会,体现自我。
       实践证明,正是由于知识的不断储备使人们发挥出更大的潜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机会,才使人们有勇气去迎接更大的挑战,并最终实现自身价值。 (三)高质量生活是个体奋斗的目标之一 人的需求层次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不断充实的过程中,逐渐地形成新特点、新认识。
      党的十六大报告响亮提出追求人的幸福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当我们看到一个社会不再以生产指标和经济增长为最终的唯一目标,而将人的最终发展与幸福作为追求时,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才真正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作为社会成员我们必须承担为社会工作、创造和奉献的义务,用各种形式的劳动去为社会创造财富,并推动社会的发展。
      但是作为个体,我们有权利去体会和享受先进、发达的社会给我们带来高质量的生活。 因此,我们将现代社会的个体需求视为以下三个层次:人的全面发展是需求的最高层次,就其内涵来说,个体为社会贡献其真才实学,并获得社会对个体的认可。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充实自己来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由于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会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从而给我们带来更多的闲暇时间和更加多彩的生活。作为个体要充实时尚的休闲文化基础;有较高的文化、艺术的品位;有健身、游戏、旅游的技能基础;有对于高雅艺术、影视及中西方艺术的鉴赏能力……因此通过休闲文化来修身养性、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提高品位、优化人格,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老年大学已承担了这部分教育)。
       四、建立完善的学习型社会机制 (一)立法建制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 社会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迫使每一个成员不得不投入到持续受教育的行列中,使个体的自身价值得以充分的展现,并获得社会的回报,由此形成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良好的内部动机。
      但是由于这种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个别、盲目、无序的因素,将可能导致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为了科学、规范、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人们形成终身受教育的机制,政府应在其中承担积极的引导作用。 根据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建设学习型社会过程的经验,首先是将终身学习作为公民所必须履行的义务和责任规定下来,也就是将终身学习法制化。
      美国早在1976年就颁布了“终身学习法”;日本1990年颁布了“终身学习振兴法”,并制定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实施体系。可见,政府对建设学习型社会起主导作用。可惜的是,我国目前在建设学习型社会领域的立法尚属空白,迫切需要相关法律的出台。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湖北开放学院院长游清泉根据发达国家对于终身教育法制化的进程,提出了“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要尽快出台《终身学习促进法》”。因为只有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保障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才能强化公民接受教育的需求,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学习的浓厚氛围,从而建立适应社会化学习的教育体系。
       (二)建立比较完善的学习型社会的基础保证体系 建设学习型社会除有国家完善的法规和制度的督促、保障之外,另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是,政府对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投入。因为只有建设起“人人有书读,处处是教室,时时可学习”基础保证体系,才能使我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社会”。
       1、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现有资源建设学习型社会 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发展已经具有几十年乃至近百年的历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在发展的过程中学校的硬件设施经过长期的投入和积累,已经初具规模;在软件方面,高校各学科领域的专业设置全面,而且较为成熟。
      多年来普通高校的师资储备也相当可观,学识水平和教学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特别是近十年来高校的教师的学历层次逐年提高,加之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强了国际交流,对于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也有了较多的了解和认识,强化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学校在科技研究方面的优势越发明显,他们在搞好教学,培养人才的同时,始终关注着各学科的前沿领域。
      因此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高等学校应义不容辞地承担其主流作用,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2、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建设学习型社会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和手段在中国这块土地上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现代远程教育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它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主要是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实施教育。它的主要特征是在学习的全过程中,师生准永久性分离;教育机构或组织通过学习材料和支持服务两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施加影响;利用各种媒体联系师生并承载课程内容;提供双向交流。
      因此现代远程教育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了手段上的革新,搭建起技术环境平台。教育部“奥鹏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最大限度地开发了现有的教育资源,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可以做到随时、随地学习任何想学的知识内容。并且提供完善的教学信息和咨询服务,为了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搭建了教学资源的平台。
       现代远程教育利用了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教育打破了时空、地域和对象的限制,能够直接有效地伸向社会的各个角落,面向社会全体成员。解决了我国人口多底子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发展不均衡的实际困难,可以真正地做到教育平等化和学习自主化,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了技术保证。
       电大正是具备了上述的师资力量和远程教学能力,在与其他高校远程教育能力的对比中,我们占据相当的优势。因此,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电大可以乘此东风,发挥远程教育这一优势,充分利用各种办学力量和手段,激发有志之士的学习欲望,广开生源,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在振兴电大的同时也为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总之,建设学习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程,从精神上和物质上都需要有坚实的基础,从政府的政策法规的建立、高校教育资源的开发到社会公民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都需要一个过程。但是,无论如何艰巨和困难,我国都要加快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因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我国溶于世界科技、经济发展必备条件和重要手段,只有把它建设好,我国才能逐渐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
       。
    2010-12-07 16:00:29
  • 很赞哦!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