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稻苗出现红叶是咋回事?稻苗出现红叶是咋回事

2014-05-08 15:57:15万***
稻苗出现红叶是咋回事稻苗出现红叶是咋回事?稻苗出现红叶是咋回事: 1. 立枯病   立枯病是一种土传病害,苗期发病危害重,尤其是寒冷稻区早育苗发生较重。   1.1症状   ?

最佳回答

  •    1。 立枯病   立枯病是一种土传病害,苗期发病危害重,尤其是寒冷稻区早育苗发生较重。   1。1症状   幼苗叶片、叶鞘比正常苗短,叶片自上而下、由叶尖向基部逐渐枯黄致死,根灰白色,似水烫状,用手拔苗,茎基部易与地下稻谷断离。   1。
      2发病规律   主要由低温多湿、温差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播种过密、秧苗细弱等原因所致。   1。3防治方法   a。苗床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通风、光照良好的地方育苗,盐碱地育苗设隔离层,洼地要深沟高床。   b。床土处理 置床和营养土要双调酸、消毒、施肥,使土壤PH在4。
      5-5。5之间。水稻壮秧剂可起到调酸、消毒、施肥、防病等多种作用。   c。苗床管理 要早期炼苗,提高秧苗抗病能力,并在1叶1心和2叶1心期浇酸水、喷瑞苗青药液来调酸消毒。   2。 青枯病   2。1症状   秧苗心叶青绿针状,随后全株叶片紧缩纵卷青枯,初期暗绿色,继而萎蔫枯死,茎基横断面呈浅黄色,根部表皮易脱落,根毛少,叶尖吐水少或不吐水。
         2。2发病规律   秧苗在离乳期时,养分来源处于转折点,持续低温转高温时,因温差过大,秧苗素质弱,根系衰弱,苗体失水所致。   2。3防治措施   要早期炼苗,提高秧苗素质,当低温转晴时,提早通风,及时浇酸水和瑞苗青药液,病情严重时,提早移栽,改善环境,促进康复。
         3。 恶苗病   水稻恶苗病又叫徒长病,由稻藤仓赤霉菌引起,主要引起秧苗及成株徒长。   3。1症状   从秧苗到抽穗均可发病。秧苗期发病,病苗一般高出健苗1/3左右,部分病苗移栽前后死亡。移栽后1个月左右发病,病株茎秆细高,少分蘖或不分蘖,下部叶片发黄,上部叶片开张角度大,拔节早,节间长,节部弯曲变褐,下部茎节长出倒生根系。
      病株提早抽穗或不抽穗,严重时病株死亡,其上产生粉红色分生孢子。   3。2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种子上越冬,种子传染为主,其次是带菌稻草。受伤种子、受伤秧苗、旱育秧、干田拔秧均可加重病害发生。土温高于30℃,湿度低,有利发病。
         3。3防治方法   a。选用无病种子,建立无病种子田,避免脱粒时损伤种子。   b。种子消毒处理是防治水稻恶苗病的重要措施。   c。不用稻草做田间覆盖物。   d。及时拔除田间病株。   4。 稻瘟病   4。1症状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
      分布在全国各稻区,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秧苗3叶期以前发病为苗瘟,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4。2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萌发侵入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病株。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苗瘟。适温高湿,有雨、雾、露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发病。
       菌丝生长温度8~37 ℃, 最适温度26~28 ℃。孢子形成温限10~35 ℃,以25~28 ℃最适,相对湿度90%以上。孢子萌发需有水存在并持续6~8 h。适宜温度才能形成附着胞并产生侵入丝,穿透稻株表皮,在细胞间蔓延摄取养分。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时晴时雨,或早晚有云雾或结露条件,病情扩展迅速。
      品种抗性因地区、季节、种植年限和生理小种不   4。3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当地的抗病品种。(2) 搞好播种前种子处理。 用56 ℃温汤浸种5 min。用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 d 。也可用1%石灰水浸种,10~15 ℃浸6 d ,20~25 ℃浸1~2 d,石灰水层高出稻种15 cm, 静置,捞出后清水冲洗3~4 次。
      用2% 福尔马林浸种20~30 min,然后用薄膜覆盖闷种3 h。(3)适当稀植,培育壮秧,避免氮肥施用过多、过晚,应增施有机肥、含硅复合肥,控制稻株群体生长过旺,保持稻株清秀老健。增强抗病力。(4)药剂防治: 抓住关键时期,适时用药。每亩用3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75~110 g对水50 kg喷施; 或者在水稻3~4叶期、移栽前5 d每667 m2用克瘟灵20 g对水50 kg常规喷雾。
         5。 白芽病   水稻白芽病一般是由于苗床湿度大,氧气不足,气温较低,光照不足,覆土较厚,芽鞘徒长,叶绿素难于形成,成为白色芽,通称白芽病。可晾床增温,除去地膜,提高光照来尽快缓解。   6。 白化苗   水稻白化苗有两种,一种是生理病害,一般零星出现,叶片出生即白,全苗多在三叶期枯死。
      一种是低温引起叶绿素分解所致,一般是从叶尖开始由黄变白,此时若气温转暖,水肥充足,还可恢复生长。   7。 水稻烂秧   水稻烂秧是烂种、烂芽和烂苗的总称,分为生理性烂秧和病理性烂秧。   生理性烂秧可分: (1)烂种: 播种后,尚未发芽种子就腐烂了; (2)烂芽: 芽谷下田后,尚未转青就死亡,幼根、幼芽发生卷曲,并逐渐呈黄褐色,生长停止,严重时,幼根腐烂,幼芽变褐枯死,或下弯成钩状。
      受害较轻者,在天气转暖,幼芽基部又出现绿色,重新长出新叶。有的播种后1~2 周,种壳及种根表面变黑周围土壤变黑并有强烈臭味; (3)烂苗:多发生在2~3 叶期,指秧苗受低温冻害后,受害严重者,一旦天气暴晴,出现青枯死苗,先心叶筒卷,逐渐基部呈淡绿色,叶色较青,最后萎蔫死亡。
      
      受害轻者,从叶尖到基部,从老叶到嫩叶逐步变黄,最后呈黄枯死苗。   病理性烂秧分为绵腐型和立枯型烂秧。绵腐型烂秧,初在根、芽基部的颖壳破口外产生白色胶状物,渐长出绵毛状菌丝体,后变成土褐或灰绿色。立枯型烂秧,初在根芽基部有水浸状淡褐斑,后长出绵毛状白色菌丝体,也有的长出白色或淡粉红霉状物,基部缢缩,易拔断,根变褐腐烂。
    2014-05-09 16:02:34
  • 很赞哦!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