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茶与书法、篆刻有什么渊源?

2016-08-04 09:41:32幸***
茶与书法、篆刻有什么渊源?茶与书法、篆刻有什么渊源?: 《苦笋帖》是唐代僧人怀素(公元725〜785年)的作品,它是现存最早 的与茶有关的佛门手札。怀素,字藏真,湖南长沙人,幼年便出家?

最佳回答

  •    《苦笋帖》是唐代僧人怀素(公元725〜785年)的作品,它是现存最早 的与茶有关的佛门手札。怀素,字藏真,湖南长沙人,幼年便出家当了和尚。 他是以书法而闻名的,特别是狂草,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李白 就赞美过他的书法:“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墨池飞出北溟鱼, 笔锋杀尽山中兔。” 《苦笋帖》,绢本,长25。1厘米,宽12厘米,字径3。 3厘米左右。清时曾 珍藏于内府,现藏上海博物馆。它只有寥寥14个字:“苦笋及茗异常佳,乃 可径来,怀素上。”虽幅短字少,但却是怀素真迹中最为可靠的一件,所以此 帖堪称书林、茶界之一大鸿宝。
      怀素之草书,人惯以“狂”视之。他平日善 饮酒,酒后常举毫挥洒,有神出鬼没之势,世人将他与张旭并称“颠张醉 素”,《苦笋帖》与他的狂草长卷《自叙帖》相比,《苦笋帖》显得“狂诡”之姿 弱了一些,清逸之态多了些,颇有古雅淡泊的意趣。怀素的《苦笋帖》是禅 茶一味的产物。
      苦笋与茶的性状,同佛道中人有许多相通的地方,此帖那钩 连盘行而简洁飞动的笔画充分体现了茶与禅的种种缘份。 蔡襄的书法艺术在宋代时声名甚隆,他的揩书、行书及草书均入妙品。 他的茶学专著《茶录》就是其书法中的精品,以小楷书就。它自从被蔡襄书 毕后,就受到了各方面的注意,甚至被下属窃盗。
      蔡襄在《茶录后序》中记: “臣皇祐中修起居注,奏事仁宗皇帝,屡承天问,以建安贡茶并所以试茶之 状。臣谓论茶虽禁中语,无事于密,造《茶录》二篇上进。后知福州,为掌书 记窃去藏稿,不复能记。知怀安县樊纪购得之,遂以刊勒行于好事者,然多 舛谬。臣追念先帝顾遇之恩,揽本流涕,辄加正定,书之于石,以永其传。
      ”从 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蔡襄至少书写过两次《茶录》,也可知第一次所书 的《茶录》被人窃去之后,又为人购得,并且“刊勒行于好事者”,即已经为人 所刻版印刷而广布于世了。当然这其中不仅仅是《茶录》的文字内容,其书 法艺术的因素更是重要的因素。
      蔡襄对“刊本”中的舛误难以忍受,校定之 后,写于石上。《茶录》的抄本很多,据张彦生《善本碑帖录》记载:“宋蔡襄 书《茶录》帖并序……小楷。在沪见孙伯渊藏本,后有吴荣光跋,宋拓本,摹 勒甚精,拓墨稍淡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藏有一卷《楷书蔡襄茶录》,高 34。
      5厘米,长128厘米,纸本,无款。专家考证估计为元人之抄本。现常提 到的《绢本茶录》,一般认为这是蔡襄的手迹。其原本现也无法觅得,但《古 香斋宝藏蔡帖》(明宋钰)中仍保留着它的刻本,人们可睹其风采。蔡襄《茶 录》的书法艺术在同时代就被赋予了很高的评价,《茶录》在序文中说,他书 写后进奉给仁宗皇帝,皇帝阅后即入内府珍藏。
      且《宣和书谱》二十卷,不 著撰者姓氏,其中记载的均为宋徽宗(赵佶)时内府所藏的名家法帖,卷三、 卷六对蔡襄及其《茶录》等书迹有评论◦欧阳修曾有《跋 < 茶录 >》一文,评 曰:“善为书者以真楷为难,而真楷又以小字为难。……君谟小字新出而传 者二,《集古录目序》横逸飘发,而《茶录》劲实端严,为体虽殊,而各集其妙, 盖学之至者,意之所到,必造其精。
      予非知书者,以按君谟之论文,故亦粗识 其一二焉。”宋代之后书画家对《茶录》的评价也都十分中肯,如明代董其昌 《画禅室随笔》、陈继儒《妮古录》、孙承泽的《庚子销夏记》、清代蒋士铨《忠 雅堂文集》等。方时举《观蔡忠惠墨迹诗》云:“宋朝书法谁第一,端明蔡公 妙无敌。
      百年遗迹落人间,片纸犹为人爱惜。公书方整入法倶,荔谱茶录绝 代无。当时石刻今已少,况复笔迹真瑶筠。此书飘逸尤绝品,风度不殊僧智 永……” 《即惠山泉煮茶》为蔡襄手书墨迹,存于其《自书诗卷》中,《自书诗卷》 藏于故宫博物院,是蔡襄的主要传世书迹之一。
      《自书诗卷》,素笺本,乌丝 栏,纵28。 2厘米,横221。1厘米。内容除《即惠山泉煮茶》外,还有《杭州临 平精严寺西轩》等1〇首。《即惠山泉煮茶》墨迹共6行,其书用笔灵动,线条 变化粗细合度,极尽自然之态。蔡襄有一手札,名《精茶帖》,藏于故宫博物 院,入刻《三希堂法帖》,亦见于故宫博物院印行的《宋四家墨宝》。
      帖云: “襄启,暑热不及通渴,所苦想已平复。日夕风日酷烦,无处可避。人生缰锁 如此,可叹可叹。精茶数片,不一一,襄上。公谨左右……”此帖亦是行书写 成,用笔时疾时徐,略带顿挫,随意而行,结构严而神采奕奕。从以上书迹可 见,蔡襄各种书体皆达到了相当的艺术高度,他在茶道书法上所同时拥有的 盛名,是中国历史上的文人中无人能与之相比肩的。
       苏轼作为书法上的“宋四家”之一,为后世留下了较多的书法作品,他 的书法与他的诗词文一样多重于“意”的抒发,信手写来,意趣两足。他的 有关茶的书法作品显示了他挥毫啜茗的绝代风采^ 《啜茶帖》(又名《致道源帖》),是苏轼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写给 道源的一则便札,22字共分4行:“道源无事,只今可能枉顾啜茶否?有少 事须至面白。
      孟坚必已安也。轼上,恕草草。”信札为纸本,纵23。4厘米,横 18。1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此帖由《墨缘汇观》、《三希堂法帖》著录,用 墨丰赡而骨力洞达。 《一夜帖》(又名《季常帖》、《致季常尺牍》),是苏轼写给北宋文人陈季常 的一封信。陈季常少时侠酒好剑,常与苏轼论兵,待中年时,折节读书,晚年多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他是苏轼的好友,二人的书信往来很多,《一夜帖》就 是其中之一。这封信的内容是:“王君”向苏轼索借或购买一张黄居采的画 作,东坡找了一个晚上也没找到。后来记起是“曹光州”借去临摹未还。为了 避免“王君”发生误会,便立即写了这封信,麻顷季常向“王君”解释一下,此画 一旦取回,马上送去。
      为了表示歉意,东坡随信带去“团茶一饼”让季常转赠 “王君”。此帖如下:“ 一夜寻黄居采龙不获,方悟半月前是曹光州借去摹榻, 更须一两月方取得。恐王君疑是翻悔,且告子细说与,才取得,即纳去也。却 寄团茶一饼与之,旌其好事也。轼白季常。廿三日。”此帖由《墨缘汇观》、《石 渠宝笈续编》著录。
      其书法用笔遒劲而精妙。 篆刻作为书法艺术的一个分支,清篆刻家黄易曾有一方颂茶的阳文印, 刻有“茶熟香温且自看”七字,苍劲古拙,仿汉印风格。他还留下了“诗题窗 外竹,茶煮石根泉”一印。此印见于1980年上海书画出版社版的《明清篆刻 流派印谱》。
      这枚十字印呈方形,以三、四三分行从右到左排列,将“外”与 “竹”合为一处,在视觉上似为一字,形成横三竖三的九字排列,显示了篆刻 家的匠心独具。该印以“茶”字为核心,字字起止分明,笔笔锋棱交错,用刀 斩钉截铁;疾徐沉着,得字字外方内圆、骨内停勻。
      再巧借较印文稍细、“屋 漏”、“画沙”谲变的细线边栏烘托,若众星捧月,谙娴精到,显示了这位“西 泠四家”之一的鬼斧神功。
    2016-08-04 10:20:32
  • 很赞哦!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