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君子报仇,十年未晚????十年时间都未能磨灭报仇的动机,还能算君

2018-04-11 03:28:48是***
十年时间都未能磨灭报仇的动机,还能算君子吗?不是说以德报怨才是君子吗? 君子报仇,十年未晚????十年时间都未能磨灭报仇的动机,还能算君子吗?不是说以德报怨才是君子吗?:首先,何为君子? 先看看对君子的定义. 最古老的君?

最佳回答

  •   首先,何为君子? 先看看对君子的定义。 最古老的君子,主要指受过教育且有良好品德的人,而一般百姓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因而也跟那些无德之人被并称为小人。。。 后来,随着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君子的定义有点理想化了一点。。"仁"是儒家思想伦理道德的最高境界,落实到个人的具体修养上,"君子"则是其理想的人格典范。
      。。注意理想这个词,其实谁有能做到真正一样上100%的君子?以下这段资料可以看看孔子是如何解释君子的,只是顺带列出来,对于楼主的问题而言,下面的东西并不是那么重要。。 (可跳过) 对君子的含义要求,孔子曾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讲得比较 广泛,只是讲言行中各个方面的总的原则。曾参则进入了更具体的要求。他说:“君子有三费,饮食不在其中。君子有三乐,钟磬琴瑟不在其中……有亲可畏,有君可事,有子可遗,此一乐也;有亲可畏,有君可去,有子可怒,此二乐也;有君可喻,有友可助,此三乐也……少而学,长而忘之,此一费也;事君有功,而轻负之,此二费也;久交友而中绝之,此三费也。
      。”(《韩诗外传集释》)另外,《曾子立事》篇还有大量的对君子的严格要求,比如:“君子不绝人之欢,不尽人之礼,来者不豫,往者不慎也。去者不谤,就之不赂,亦可谓之忠矣。君子恭而不难,安而不舒,逊而不谄,宽而不纵,惠而不俭,直而不往,亦可谓知矣。”又说:“君子入人之国,不称其讳,不犯其禁,不服华色之服,不称惧忄冒 之言,故曰:“与其奢也,宁俭;与其倨也,宁句。
      ” 显然,对君子的定义大大超过了“九思”的具体性和严格性,虽然并未超出“九思”的范围要求。在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史上,这种师徒相承的样式,是很具有代表性的。由于曾参学派对“君子”的要求过分严厉,所以有时又不免流露出一些道家者流的味道。《曾子立事》篇还说:“君子不绝小不殄微也,行自微也不微人,人知之则愿也,人不知苟吾自知也,君子终身守此勿勿也。
      ”“君子见利思辱,见恶思诟,嗜欲思耻,忿怒思患,君子终身守此战战也。”这种做人的小心翼翼的态度,虽其要求基本上还是在儒家的范围之中,但用道家的逻辑来要求君子,其消极避让的倾向已很明显。这种倾向,也许是曾参当初要避免的,但思想的发展,形同其他许多人能参与其中的事情一样,进行到一定程度之后,便会出现自身难以把握的变形。
      曾参对君子修养的要求中。。 (可跳过完) 回到楼主的那句话,"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此句暂时无可考证出自何人之口,或是某典籍。。应该为民间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既如此,那么个人就认为,此句话里的君子,并不是个学派所定义的"君子"了。
      。而且也不是向最早的"君子"那样,主要指受过教育且有良好品德的人。。比较这是一句民间语言。。。我的拙见,它,即"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里的"君子"只是应该就是泛意的有着良好品德的人,而与是否受过教育无关。。毕竟,不能说没受过教育的人,就不是道德品质良好的人。
      。 在搞清楚了这句话里君子的意思后,问题就逐渐明朗了。。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句话,不是刻意去告诉别人,你和别人有仇有怨,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你就可以去等待时机,忍耐下去,然后等时间成熟了,再去报仇。。试想想,如果一点恩怨就让你去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字面理解)的姿态去对待,对于你个人形象都是一个坏的影响,这样能把你拉向"小人"。
      。 所以不能简单的只看字面的意思,而要理解这句话内在的含义。。。这句话的目的在于摆脱对方的纠缠和其制造的麻烦,而不在于日后的报复。。。而且可以作为作为忍的动力和理由。。。 也应把握好"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行为界限。 其一,目的应该是为了度过难关,克服别人给你制造的麻烦,以免影响你的正事; 其二,这种信念所针对的麻烦应是对抗性的矛盾和冲突,而不是对鸡毛蒜皮的事耿耿于怀; 其三,着眼于远大目标,致力于成就大事,而不能采取卑鄙的报复行为; 第四,这种信念的价值就在于以一时之忍换取一世的不受气。
       以上四点,说得比较清楚,我也受益不少。。明白了上面的几点,大体上也就可以理解俗语中"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所真正要表达的意思了。 -------------- 至于,说以德报怨的才是君子。这一说。。向楼上咕噜Hong朋友所说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而且感觉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这里讨论的话,又要去收集资料,慢慢分析了。。。 ------------- 为什么报仇的人都可以称为"君子"? "有仇不报非君子"。这句话同样是民间俗语。。这句话里的君子,同样不是代表着孔孟之言所说的君子。
      。冷兄,一直把这两句话里的"君子"的概念定义的太过儒家化。。这也就难怪你有这样的疑问了。。。 ------------ 再说说关于君子的定义。。冷兄你问"君子"的定义是否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呢? 其实我个人认为,"君子"的定义,本身就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
      。"君子"的定义也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完美。。不是还有一句老话叫"人无完人,金无赤足"么。。。有的人,可能有100个人说他是"君子",但是第101个呢?就像"好人"与"还人",谁又能给一个完美的定义呢? 至于联系到时代发现,我想确实会有一些变化的。
      。。但是传统意义上"君子"的概念的大体指明方向是不会变的。。变的只是其中微小的部分,而且这种变化在每一段时间都会不同。。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人们的思想\看法也会改变。。 不过这种微妙的变化,我也没有能力去考证。。但是我认为是有的。
      。或于你在现代社会,或者再往前靠一点,可以称为"君子"。。但是很有可能回到2000年前,人们会说"这样的人也能叫君子,那我们就都是君中之君了"。。呵呵。。反之,也一样,也有可能我们会说以前所谓的"君子"其实很傻,而且思想太过束缚。。。 不好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还要涉及到人文发展,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
      。我也没能力去参透。。 就此打住,我都有点晕了,说了些没有说服里的俗家之言,你明白我的看法就行了。
    2018-04-11 07:16:10
  • 为什么放不下仇呢
    2018-04-11 07:16:10
  •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伍子胥10年终破楚,身负血海深仇之人,岂会贪图所谓君子的虚名
    2018-04-11 06:16:09
  • 以现代人的角度来说,是不是还有比报仇更重的事要做。而是君子是小人是在公道与正义中产生。我们还是顺其自然更好!
    2018-04-11 05:16:09
  • 子曾经曰过:"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就像一楼所说的,"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德抱怨是纵容小人.打了你左脸,你还要把右脸送上去,不打你打谁?所以做错了事就应当受到惩罚.君子应当是分清是非的人,以直报怨,给与应得的报应,但不过分;以德报德,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有仇不报非君子"的含义有两层,一是同上面的君子以直抱怨,二是一种狡辩的借口(因为这句话通常是有人劝解的时候才会用到的). 其实,"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句话很多时候也是劝解勿卤莽行事或先保命要紧的一种托词.
    2018-04-11 05:16:09
  • 君子报仇,十年未晚.一般来讲,此仇怨极深,而报复极难.小小的恩怨,不用说君子,普通人也早就化解了.既然一段仇怨能隐忍十年甚至更久,便不能单单以一个以德报怨来化解.而且只是以有德报怨来衡量君子,有失偏颇.看看现在小日本的所作所为,难道大家会认为,当初我们国家不免掉日本的赔款,就失去了君子之风么? 君子的"仁",是有原则的仁,何时当仁何时当狠,咕噜Hong学者讲得很全面,就不重复了. 累了...兄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行为界限,其实可以算是衡量一个复仇者是否是君子的尺度.个人认为,符合了这四点,便是君子.
    2018-04-11 05:16:09
  • 要看君子所定义的"仇"是什么"仇"
    2018-04-11 04:16:09
  • 大家都说的有道理,我就不多说了.
    2018-04-11 04:16:09
  • 君子报仇,十年未晚是说:大丈夫要懂得忍,如果眼前形势不利,不要鲁莽地急着报仇,等待时机是等十年都不算晚。个人认为说得是一种姿态,是一种智者的表现,偏重讲的是一种处事的心态和方法。并不是对何为君子所做的一种定论。何为君子?德才兼备,心胸广阔之人?我想谁也无法下这定论。因为凡事都没有完全的绝对性。以德报怨也得分情况而言。比如说杀父之仇呢?也要以德报怨??作为人,要有所为,亦有所不为。过分的宽容就等于纵容,以德报怨也不是对任何人都可行的。也不是一味的容忍就是君子之行为。仅属个人愚见,说错之处请见谅,别向我扔鸡蛋。
    2018-04-11 04:16:09
  • 这个感觉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其实我觉得应该是识实务者报仇,十年报仇不晚. 所谓报仇时机未到,先要隐忍,等到自己有实力,时机成熟再施展报复. 另外,所谓君子以德抱怨,也应该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对于一些可以感化的人,君子自当以德抱怨,将其感化,使其走向正路,而不是继续堕落. 如果是那些冥顽不灵的坏人,就没有必要以德抱怨,即使你做出了努力,不能将其感化使其从善,反而让他继续作恶,会危及到更多原本善良的人,这样就没有必要对这种人手软,因为你的手软,也许会让更多无辜的人受到伤害. 但是问题又出来了,怎样判断一个人是否是心中还有一丝良知,还是彻头彻尾的坏蛋,比较麻烦... (感觉很矛盾,复杂.........) 呵呵~
    2018-04-11 03:16:09
  • 很赞哦!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