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我国历史上,三国时,关羽是怎么死的?

2007-10-04 20:51:12l***
我国历史上,三国时,关羽是怎么死的?:桃园情谊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回为“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以刘关张三人结为兄弟为缘起,?

最佳回答

  •   桃园情谊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回为“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以刘关张三人结为兄弟为缘起,时至今日,在中国形容男子之间生死不渝的友谊,也仍旧用“桃园情义”来加以赞赏。在东汉的风俗考察中,当时还没有异姓结为兄弟的习俗。
      因此结义一事,固然是小说家杜撰,但在《三国志》中,还是可以找到一点痕迹的。《魏书•刘晔传》说“……且关羽与(刘)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蜀书•关羽传》则称“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此后《蜀书•张飞传》也有“(关)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的记载。
      无论“父子”或者“兄弟”,三国中刘关张的关系,应该是非同一般的。   小说中的结义情节,大致上可以用邂逅来概括。演义中说当日刘备在涿郡看到招募文告,想到自己虚度年华,一事无成,于是不免叹气,不料遭到偶尔路过的张飞的斥责。两人便一同进入酒店,互相倾诉生平志向,又恰好碰到关羽,邀来同座。
      没想到三人一见如故,最终在张飞的庄园中向天祷告,结为兄弟。 明成化年间刊刻的《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出身传第四种》中《花关索出身传》,记述了刘关张三人的结义故事。书中称在三人结义之后,刘备提醒关张,说自己孑然一身,无牵无挂,而关张两人都有妻小,只怕将来共图大事,会有后顾之忧。
      关羽当下表态,回去杀了一家老小,而后追随刘备。张飞却说,哥哥怎忍心对自家人下手,莫若由他去杀了关羽一家,关羽杀了自己一家。关张两人商定,各自去了对方家中。张飞前往关羽老家山西解州,斩杀十余口人,因关羽长子关平已经长大成人,遂将他带回;而关羽发妻胡金定当时已有身孕,张飞不忍下手,放了她一条生路,后来生下关羽次子关索。
      明施耐庵撰写的《水浒全传》中,就有“病关索”(即“赛关索”之意)的诨号。关羽则对张飞一家毫不留情,悉数杀光。这残酷故事在当日为人所称道,因而刘备的“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裳”也往往成为许多民间草莽的豪言壮语。在整部三国历史人物中,惟有刘关张三人的作风颇像后来的草莽英雄,全然没有政治人物的色彩。
         谁让关羽走麦城   从“桃园情谊”一节中得出,无论三人结义以何种残酷为代价,刘关张的友谊仍旧为后人称道;但是严厉的学者有不同的认为,他们认为三人的友谊并非像后人说的那样亲密无间。历史上,关羽在麦城兵败,不久后即被孙权斩首,这是事实所在;但有关关羽败退和被杀的原因,历来就受到很多质疑,其中就牵扯到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
         关羽在建安二十四年开始进行北伐,到兵败麦城为止,前后长达五月余。黄恩彤在看过这段历史后,认为当中疑点颇多。黄以为,关羽在斩杀庞德,擒获于禁之后,几乎令曹仁放弃樊城遁走,并一度使曹操考虑是否迁都,而许都南部的孙狼等人亦同时叛乱,在曹操的势力范围内和关羽互相呼应。
      史称其“威振华夏”,据此,黄恩彤认为“此破竹之势,千载一时也”,但成都政府在这个没有作出任何反应。在此之后,“(孙)权以陆逊屯漳口,吕蒙用奇兵”,“(曹)操以徐晃为将军,将殷署等十二营之兵以救樊城”。当日对荆州前后受敌的情况,蜀汉成都政权的反应更令人费解,“蜀不闻遣一将增一旅以援(关)羽,致使徐晃掎之于前,吕、陆蹑之于后,首尾狼狈,事遂不支”;更为导致之后诸葛亮出兵祁山数次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原因在于已经失去荆州,使诸葛亮当初的隆中计划全盘打乱。
      姚范对黄恩彤的疑问作了这样的解释,姚写道,吕蒙袭取江陵时,派遣陆逊攻取宜都,驻扎在夷陵,镇守峡口以防备蜀国的增援部队,但后来情况表明这是多此一举,蜀汉并没有发兵援救。然而“蜀人当时之疏如此,吴人之眈眈于荆州,而忌(关)羽之成功,不待智者而知……蜀之谋士当不如此之疏,陈氏或不能详耳”。
      当关羽身处险境而蜀汉本部没有派出任何增援,姚范认为成都的谋士不可能没有意识到当时情况的紧急,之所以对关羽置之度外,关键应该在于“忌羽之成功”。   不过章太炎对黄、姚的解释并不认同,他曾在《?书•正葛》中说,“(关羽)临沮之败,葛氏不以一卒往援,昧者讥其无远略,而或以为败问之未通”;他认为,“关羽,世之虎臣……功多而无罪状,除之则不足以厌人心,不除则易世所不能御……故不惜以荆州之全土假手于吴,以陨关羽之命”。
      章太炎的见解可以说已经是发前人所不敢发,但对于关羽的死亡,他认为是“葛氏”(诸葛亮)责任所在,而回避了刘备。毕竟,“桃园结义”早已深入人心,从孔明言行来看,他后来确实也用“易世难御”为理由劝刘备诛杀刘封。然而,即使是诸葛亮对刘备进行了劝说,派不派援兵的决定权还是在刘备的手中。
      何况,以诸葛亮与刘备的真正关系来看,诸葛亮能否有效地对刘备的行动产生影响,是值得考虑的,因此在关羽之死的原因上,刘备应当负有责任。   深恐易世不能驾御而所以诛杀功臣,是大多君主都无法避免的,刘备同样概莫能外。在刘禅即位以后,诸葛亮曾上表以“诽谤先帝”罪名将长水校尉廖立废为庶民,廖立在三国中并不是重要人物,但在议论关羽败亡一事上却是一个极其微妙的角色。
      吕蒙袭击南三郡时,廖立弃城逃回成都,只是因他与刘备素来交情颇深,故而免于重责。刘后主即位后,廖立认为自己官阶配不上自己的才智而怏怏不乐,对先帝刘备大为不满。廖立以为,关羽并没有统帅风度,往往只凭借自己的武力与敌人战斗,同时在作战上也没有一定的法则;关羽虽然有诸多缺点,刘备却仍然将他放在荆州这个极其危险的地方,显然是要让关羽处在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方,结果直接导致“关侯身死无孑遗”(见《三国志•蜀书•廖立传》)。
      《三国志集解》在《三国志》此段原文后有注解,认为廖立“此难忿言,然当日情势实如此”。这可以作为确认廖立言论真实性的一个佐证。据此可见,刘备对关羽如此安排,除了“易世难御”的理由,再没有其他更好的解释了。   在《三国志》记载中,关羽“性颇自负,好陵人”,“骄于士大夫”,并且“始有大功,志骄意逸”,因此性格上的缺陷,使他与刘备难免发生龃龉。
      《三国志》引《蜀记》一段记载,“初,刘备在许(许都)与曹公共猎,猎中众散,羽劝备杀公,备不从。及在夏口飘摇江渚,羽怒曰:‘往日猎中若从羽言,可无今日之困。’备曰:‘是时亦为国家惜之耳!若天道辅正,安知此不为福焉?’”当日因为曹操南征,关羽随刘备展转漂流,十分狼狈,因此关羽起怒言,责备刘备当初不听他的劝说杀了曹操,刘备则以“为天下惜”搪塞过去。
      裴松之作注时说,刘备以此为借口,并非出于本心,随后裴在《三国志》中写下理由。他以为,刘备在围猎事件之后,就参与了董承等人谋划刺杀曹操的活动,只是后来计划泄露而未遂,如果刘备真诚地为国家惜曹操,何至于事后又谋刺曹操?接着裴松之说,刘备所以没有听从关羽在当日的猎阵中诛杀曹操,真正原因在于忌惮曹阿瞒腹心亲戚,“曹虽可杀,身必不免,故以计而止,何惜之有”。
      后来刘备在夏口对关羽说的话,裴松之也认为是“故托为雅言耳”,言下之意,就是说漂亮话啦。刘备当时也很清楚,关羽的抱怨有一定的道理,然而以当时情况的危急,刘备显然不愿意再和关羽发生不快而导致两人关系紧张,因此也只能以“安知此不为福焉”开脱过去,做一下自我安慰。
         刘备得到孔明后,“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蜀书•诸葛亮传》)。后马超来降,关羽写信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氏深知关羽性格“获前”(耻为人下),故意回信说马超一介武夫,“未及髯(指关羽)之绝伦逸群也”,同时夸奖了关羽的武艺和美貌(美髯公),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蜀书•关羽传》)。
      在孔明看来,关羽的性格并不合适在荆州留守,因而对关羽的傲气发作,也只是顺水推舟,并未加以指责。然而到了刘备用黄忠为后将军时,诸葛亮就十分担心,他告诉刘备,黄忠的名望向来不能与关羽、马超相比,而现在将黄忠提升到和关羽相同的官阶,“马(超)张(飞)在近,亲见其功,尚可以喻指;关(羽)遥闻之,恐必不悦”,后关羽听说消息,果然大怒,称自己“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见《蜀书•黄忠传》)。
      这个时候,关羽的怨怒对象并非直接指向黄忠本人,而是对刘备人事任用的不满,此事令诸葛亮对关羽的作风十分担忧,于是就黄忠一事提醒和暗示刘备,然而刘备也只能说:“吾自当解之”。而所谓“自当解之”,不过是派益州前部司马费诗去开解而已。可见当日刘备对关羽的态度,与其解释为容忍,不如理解为无奈。
         刘备进位为汉中王之后,关羽实际上成为蜀汉集团中地位仅次于刘备的第二号人物,非但“易世难以驾御”,即便刘备本人,也常常“驾御”不了。关羽虽然“骄于士大夫”,但他却善养士卒,刘备集团的精兵有很大一部分源于关羽的部曲或是掌握在关羽手里。《蜀书•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游说东吴时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可见赤壁之前,刘备的军队组成,大致分为关羽和刘琦两部,其中的精锐部分,由关羽掌握的,约为全部兵力的一半;而刘琦的军队,当时尚未由刘备完全掌控,因此关羽的兵力,是当时力量微弱的刘备势力的主要战力。后曹操败退,刘备入川,关羽一直留镇荆州,迁前将军,假节钺,按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三册,关羽镇守的荆州,在诸葛亮南征收服孟获之前,面积占去刘备集团统辖领土的二分之一。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攻樊城,于禁、庞德七军皆没,此时群盗遥受关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即便曹魏众臣也都称蜀汉“名将唯羽”,同刘备在巴郡受挫相比,关羽已很明显地造成了功高镇主的局面。   面临这种情况,刘备自然难免会对关羽有所顾忌。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事实上,刘备采取的相应措施是可以在《三国志》中可以寻到些许线索的。
      形式上,他让关羽总督荆州且假节钺,作为荆州的最高长官;而荆州重镇江陵和公安却分别委任南郡太守麋芳与将军傅士仁驻防。麋芳为刘备夫人的兄弟,傅士仁为刘备的同乡,两人又同样不以能力见称。然而麋、傅二人所驻守的江陵与公安,均为南郡重镇,其中江陵即为荆州治所。
      在关羽进行北伐之时,南郡成为距关羽最近的后方,嗣后关羽兵败的麦城,即在南郡内。何以让这两个并无多大能力的人驻守如此军事要地,且是荆州核心,这在军事上无论如何都难以解释的,因而也只有用政治原因才能说通,即让麋、傅二人作为“监军”监视关羽。这样也就可以解释为何关羽与二将素来不睦,甚至当众宣称要“治之”,却又在北伐时将整个后方交给二人而无他法。
      而麋芳、傅士仁二将明知关羽“轻己”,却仍然敢在关羽与曹仁相据时抗命不“供给军资”,并且“不悉相救”。除此二人外,荆州后方另一大员,在刘备入川时“留典州事”的荆州治中从事潘?F也素与关羽不睦。如此的人事安排,显见刘备对关羽极不放心,有意对其多加掣肘。
         除此之外,在关羽北伐长达五个月的时间中,蜀中未曾有所援助,甚至不予配合。当日关羽围樊城、襄阳,曾命令驻扎上庸的孟达、刘封发兵救助,但两人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为托词,拒绝出兵(《蜀书•刘封传》)而刘备当初之所以攻取上庸,其目的本来就在于方便北伐。
      只是关羽的北伐并非出于益州方面的安排,甚至可能是自作主张。因此,在关羽进军北伐之后,刘备未做任何反应,采取了观望的态度。在笔者看来,作为汉中王刘备,并不希望出现关羽“尾大不掉”的局面,如姚范所言,实在是“忌羽之成功”,故未发兵援助,也没有按照诸葛亮在隆中提出的计划,“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蜀书•诸葛亮传》),刘备原以为,也希望关羽在曹仁处受挫,然后自然就会撤退,但他万万没有料到的是孙权会在后方进行偷袭,所以未加防范,直接导致关羽“身死无孑遗”。
      其实在诸葛亮的隆中计划中,必须注意到这位军师的用词,如“天下有变”,则应当是刘备“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而关羽的军事行动,显然不是出自刘备的命令。   反对以上观点者将会以嗣后刘备进攻东吴的事实作为反例证据,或认为,如果关羽的败亡刘备负有责任的话,则刘备不会在此后东征吴国为关羽报仇。
      因而对于刘备东征,也应当在此进一步说明。刘备对关羽北伐进行观望态度时,并未预料到东吴对荆州的偷袭,而只在意了曹仁会使关羽败退。因而在听闻孙权袭取荆州一事后,刘备的确大怒,并计划东征东吴。《蜀书•赵云传》引《赵云别传》记载,“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而非“孙权袭关羽,先主大怒”。
      另外如刘晔所说,“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余。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当时魏国刘晔预断刘备将会东征东吴,原因是蜀汉新立,外界以为“狭弱”,刘备意欲借对外用兵显示蜀汉的实力(“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余”),关羽之死是相当充分的借口。
      而且,当时刘关的关系,在外人看来,是“恩犹父子”,如果关羽死而不能为之兴兵报仇,“于终始之分不足”,在舆论上是说不过去的。以此来看,刘备袭击东吴,原因并非如演义说的那么简单,否则以刘备的政治水准,是不可能不考虑到东征后果的。   在东征之前,张飞也被部下张达、范疆所杀,张飞的死亡,在刘备看来,并非意外,据《蜀书•张飞传》记载,张飞被杀后,其部属都督表奏刘备,刘备当时尚未打开奏表,就淡淡说了一句“噫,飞死矣”,言下之意,张飞之死,是在刘备意料之中的。
      否则面对这突然而来的变故,刘备未必能如此镇静。相比之下,法正原为刘璋部下,后依附刘备,在他死后,刘备痛哭流涕。后当刘备东征失败,退到白帝城时,诸葛亮叹息:“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可见刘备对法正的爱信,已经远远超出了关羽及张飞。
      而桃园情谊,也在这里遭到质疑。   关羽的后话   关羽被擒,《蜀记》载孙权“欲活(关)羽”,但左右谏止,说关羽“狼子不可养,后必为患”。《吴历》又称关羽被斩后,孙权将其首级送于曹操,然后以诸侯礼葬其尸体。刘备时期,只有法正死后封有谥号。
      直至刘禅时,才追谥关羽为“壮缪侯”。程敏政认为“缪”与“穆”相通,谥法“布德执义曰穆”,“中情见貌曰穆”,仿佛岳飞的谥号“武穆”。梁章钜又说“‘壮缪’并非美谥,不知当时何以取此”,他认为“缪”字是“武功不成”之意。无论如何,在刘备时期,关羽未被封谥,这是事实;追谥之后,谥号是否为美谥又说法不一,这也是事实。
      由此可见关羽在刘氏父子心目中,并不是那么重要和完美的。 建安二十四年北伐中,关羽斩杀庞德。四十八年后,即蜀汉炎兴元年(公元263年),庞德子庞会随钟会、邓艾伐蜀,蜀破,庞会尽灭关氏家,此事载于《蜀记》。 。
    2007-10-05 16:26:37
  • 其实关羽是给自己害死的,太骄傲了,如果他听了他人的建议,估计。。。。。。 不过还是不能原谅孙权。
    2007-10-05 12:15:02
  • 关羽在麦城东、西、南三面全是敌人,而援兵又迟迟不到,决定突围回西川。吕蒙知关羽兵少,料到他要逃走必然走麦城北边的通西川的小道,就事先派兵埋。十二月,孙权派使者到麦城劝关羽投降。关羽提出叫吴军退兵十里,然后在南门相见。吕蒙果然退兵十里,等候关羽投降。关羽及其子关平趁机带着十几个骑兵,偷偷地出北门向西逃去,被吴将潘璋部司马马忠擒获,与其子关平一起被杀,死时年约五十八岁。蜀后主刘禅在景耀三年(公元260年)追谥关羽曰“壮缪侯”,其子关兴嗣。
    2007-10-05 11:15:14
  • 关羽是败走麦城而死. 在麦城过于轻敌中了敌人的埋伏
    2007-10-04 20:58:57
  • 很赞哦!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