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唐山市地震-唐山大地震时候是一共死掉了多少人

2008-05-24 07:48:21葛***
【唐山市地震,唐山】唐山大地震时候是一共死掉了多少人:1976年7月28日03点42分在唐山发生了7.8级地震。当天18点45分又在滦县发生了7. 1级地震,同年11月15日宁河发?

最佳回答

  •   1976年7月28日03点42分在唐山发生了7。8级地震。当天18点45分又在滦县发生了7。 1级地震,同年11月15日宁河发生了6。 9级地震,主震后的余震更加加重了地震灾害。唐山地震无明显前震,余震持续时间长,衰减过程起伏大,余震活动历经二十余年未平息,至今仍有4级左右地震发生。
       唐山大地震是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之一。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在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强烈地震,震中烈度高达Ⅺ度。同日18时45分,又在距唐山40余km的滦县商家林发生 7。1级地震。震中烈度为Ⅸ度。这次地震发生在工业城市,人口稠密,损失十分严重。
      唐山市区建筑物多数基本倒平或严重破坏,铁轨发生蛇形扭曲,地表发生大量裂缝,还有喷水冒沙、塌陷,震前伴有发光现象。242769人死亡,164851人受伤。邻近的天津也遭到Ⅷ~Ⅸ度的破坏。有感范围波及重庆等14个省、市、区,破坏范围半径约250千米。
      震源物理的研究表明,该震的震源错动过程较复杂。 强烈的地震使交通中断,通讯瘫痪,城市停水、停电,抢修通讯、供水、供电、恢复交通等生命。 人类将永远铭记历史的这个时刻:公元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凌晨3时42分53点8秒。 唐山市地下的岩石突然崩溃了!断裂了!仿佛四百枚广岛原子弹在距地面十六公里处的地壳中猛然爆炸! 唐山上空电光闪闪,惊雷震荡;大地上狂风呼啸。
      在强烈的摇撼中,这座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在顷刻间夷为平地。 整个华北大地在剧烈震颤。 天津市发出房倒屋塌的巨响,正在该市访问的澳大利亚总理被惊醒;北京市在摇晃不止,人民英雄纪念碑在颤动,天安门城楼上粗大的梁柱发出断裂般“嘎嘎”的响声。 在华夏大地,北至哈尔滨,南至清江一线,西至吴忠一线,东至渤海湾岛屿和东北国境线,这一广大地区的人们都感到异乎寻常的摇撼。
      强大的地震波,以人们感觉不到的速度和方式传遍整个地球。 唐山地震是世界上发生在城市内的强破坏性地震之一。那天日历的颜色无疑是沉重的黑色,酣睡的人们不知道他们中的许多再也看不到清晨的日出,唐山市转眼间变成一片废墟,据统计,此次地震极震区地面建筑几乎全部倒塌,直接经济损失据不完全统计达100亿元。
      242419人丧生,重伤16。4万多人,15886户家庭解体,7000多家庭断门绝烟,3817人成为截瘫患者,25061人肢体残废,遗留下孤寡老人3675位,孤儿4204人,数十万和平居民转眼变成失去家园的难民。 唐山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当日向灾区发出了慰问电,并派出了以华国锋总理为团长,陈永贵、乌兰夫、郭玉峰、范子瑜、张才千、黄玉昆、张宗逊、杨俊生、谢静宜、解学恭、许诚、刘子厚、马辉为副团长的中央慰问团,深入灾区进行慰问。
       唐山地震发生在城市集中、工业发达的京、津、唐地区,震级大,灾害严重。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国家级救灾。成立各级指挥部,以解放军为主体对口支援,有组织地进行自救、互救活动。十余万解放军官兵紧急奔赴灾区救援;全国各地5万名医护人员和干部群众紧急集中,救死扶伤和运送救灾物资;10万名危重伤员由专机、专列紧急疏散转移到11个省市治疗。
       强烈的地震使交通中断,通讯瘫痪,城市停水、停电,抢修通讯、供水、供电、恢复交通等生命线工程是唐山救灾的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中央据此迅速布置了各专业系统对口包干支援的任务。邮电、铁道、交通、电力、市政建设等部门立即行动,保证了上述系统工程恢复和重建的顺利进行。
      地震时正值盛夏,天气炎热,阴雨连绵,人畜尸体迅速腐烂,疫情非常严峻,防疫工作采取突击治疗、控制疫病传染源、改善环境、消除病菌传染媒介、预防接种、提高人员抵抗力的综合措施,实行军民结合、专群结合、土洋并举的办法,把疫病消灭在发生之前,从而创造了灾后无大疫的奇迹。
       震后,国家用于唐山恢复建设的总投资为43。57亿元。历经7年的建设,唐山建成一座功能分区明确、布局比较合理,市政建设比较配套,抗震性能良好生产、生活方便,环境比较优美的新型城市。震后的建筑物均达到了八度设防,“唐山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
       2005年,唐山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27。12亿元,人均GDP2。8万元,全部财政收入226。46亿元,均居河北省首位。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0488元和4582元,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地震发布 美国阿拉斯加帕默天文台骤然响起了扣人心弦的警钟,阿拉斯加州上下跳动了八分之一英寸。
      美国全国地质调查所称:中国北京东南一百英里,北纬39.6°,东经118.1°,在天津附近,发生8.2级地震。 日本宣布,中国发生6。9~7。8级地震。震中在内蒙古地区,即北纬43°,东经115°。 香港的英国皇家天文台宣布:中国发生8级左右的地震,震中在北纬39.6°,东经118.1°,距唐山极近。
       中国台北中央气象局称中国发生8级地震。 中国新华社于7月28日向全世界播发如下消息:新华社1976年7月28日讯:我国河北省冀东地区的唐山——丰南一带,7月28日3时42分发生强烈地震…… 地震前兆 似乎是一场无法预料、无法阻止的浩劫,可是大自然又确实警告过,这些警告使那些灾难发生后重新收集资料的那些地震学者们,感到毛骨悚然和深思。
      只是,对于“7.28”来说,这一切都太晚了。 1.恐怖极了的鱼 据蔡家堡、北戴河一带的渔民说,鱼儿象疯了一般。在七月二十八日前后,各种鱼纷纷上浮、翻白,极易捕捉,渔民遇到了从未有的好运气。 歧门河闸附近,光着身子的孩子们用小网兜鱼,鱼儿简直是往网里跳,数小时就能兜几十斤鱼。
       唐山市赵各庄煤矿陈玉成说,七月二十四日,他家里的两只鱼缸里的金鱼,争着跳离水面,跃出缸外,把跳出的金鱼放回去,金鱼居然尖叫不止。 唐山柏各庄养鱼场的霍善华介绍说,七月二十五日,鱼塘中一片哗然的响声,草鱼成群跳跃,有的跳离水面一尺多高。更有奇者,有的鱼尾朝上头朝下,倒立水面,竟螺旋一般飞快地打转。
       唐山以南天津大沽口海面,“长湖”号油轮的船员介绍,七月二十七日那天,油轮周围的海蜇忽然增多,成群的小鱼急促地游来游去,放下钩去,片刻就能钓上一百多条。 我听得出,是那一对年轻男女。他们只喊了这一下,再没有第二下…… 地震中的重生 这里原本是一个戒备森严的看守所,地震过后,几乎被夷为平地,许多警察在睡梦中再没醒来。
      犯人相对幸运一些,因为监房建得格外牢固,没有完全震塌,但墙壁全部破裂。一个个犯人从监房钻出来,高高的围墙不见了,笨重的铁门躺在瓦砾中,平日荷枪实弹的岗哨也不知所终。总之,所有限制自由的东西统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废墟。黑夜、死亡和漫天飞舞的灰尘,交织成一幅凄惨的画面,令人窒息。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由”,犯人们茫然不知所措。一名警察从废墟中爬了出来,手中握着枪,只穿着裤衩和背心,浑身被尘土包裹,像一尊不屈的雕塑。灾难没有让警察放弃职守,当他发现犯人“逃出”监房时,立即朝天鸣枪,在枪声的警告下,犯人挤成一堆不敢轻举妄动。
      虽然犯人们陷入暂时的茫然,可警察的头脑格外清醒,此时情况万分凶险:通讯肯定全部中断,求援无门;虽然自己手中有武器,但面对的是100多个毫无束缚的犯人,谁也无法预料下一步将发生什么。警察的分析很准确,地震过后,就连市政府也被埋入废墟之中,不仅建筑物和生命遭受了灭顶之灾,而且原有的社会秩序也随之荡然无存。
      实际上,方圆十几公里以内已处在无政府状态,如果犯人集体越狱,凭他一人之力,根本无法阻止。第二次“地震”似乎正在酝酿,犯人们逐渐骚动起来。这时,有犯人站了出来——那是个二进宫的抢劫犯,警察认识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枪。“二进宫”高声喊道:“管教,我们要去救人。
      ”看来不是想逃跑,警察暗中松了一口气,可职业的敏感让他不得不充满戒心:如果让他们去救人,一旦局面失控,全跑了怎么办?瓦砾中不时传来呼救声,警察没有选择的余地,一跺脚,大声喊道:“好!我同意你们去救人,但如果有人想趁机逃跑,一定就地正法!”说完,他高高扬起了手中的枪。
      警察当然清楚,这其实是个赌局,如果犯人跑光了,自己输掉的将是后半生的自由。话音刚落,犯人已四散跑开,到处搜寻生还者。瓦砾中不断有活人被扒出来,有小部分是犯人,大部分是警察。被扒出来的大多是重伤员,断手断脚的比比皆是。有个强奸犯以前是医生,他自告奋勇站了出来,指挥众人抢救伤员,这个断肢的怎么接,那个断腿的如何绑。
      有个犯人被砸坏了膀胱,被尿憋得死去活来,惨叫声不断划破夜空,格外凄厉。医生急得眼睛都红了,大声吼叫:“快去找管子来!”因为必须有管子才能导尿,可四周一片废墟,到哪儿去找管子啊,眼看无计可施,活人岂能让尿憋死,一个盗窃惯犯二话不说就凑了上去,用嘴巴帮他吸出尿和血…… 这里不再有警察和犯人的区别,只有死人和活人、救人的人和需要救助的人。
      这又是一个感人的场面,被救出来的轻伤员又迅速投入到救人的队伍中去,没有绷带他们就撕下自己身上的衣服,没有工具他们就用手扒,抢救结束后,没有一个犯人的手是完好的。天已放亮,能救的都救出来了。犯人被重新集中起来,一个个衣衫褴褛,灰头土脸,警察清点人数,发现少了三个。
      事后查明,有两个犯人因为离家较近,救完人后溜回家看了看,然后主动回来了,还有一个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那些犯人没有借助任何工具,徒手从瓦砾堆中扒出了112人,创造了奇迹!人都有七情六欲,难保不犯错,或利欲熏心,或鬼迷心窍,这是人性的阴暗面;可是谁也不能否认,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光辉的一面,哪怕是十恶不赦的罪犯。
      地震带给人们的无疑是毁灭,可是那些犯人却获得了新生,当他们奋不顾身抢救别人的同时,也拯救了自己。据说,后来有不少犯人改了生日——7月28日。 地震过程 唐山第一次失去它的黎明。 它被漫天迷雾笼罩。石灰、黄土、煤屑、烟尘以及一座城市毁灭时所产生的死亡物质,混合成灰色的雾。
      浓极了的雾气弥漫着,飘浮着,一片片,一缕缕,一絮絮地升起,象缓缓地悬浮于空中的帷幔,无声地笼罩着这片废墟,笼罩着这座空寂无声的末日之城。 已经听不见大震时核爆炸似的巨响,以及大地颤抖时发出的深沉的喘息。仅仅数小时前,唐山还是那样美丽,现在,它肢残体碎,奄奄一息。
       朦朦大雾中: 唐山火车站,东部铁轨成蛇形弯曲,其轮廓象一只扁平的铁葫芦。 开滦医院七层大楼,成了一座坟丘似的三角形斜塔,顶部仅剩两间病房大小的建筑,颤巍巍地搭斜在一堵随时可能塌落的残壁上,阳台全部震塌,三层楼的阳台,垂直地砸在二层楼的阳台上,欲落未落。
       唐山第十中学那条水泥马路,被拦腰震断,一截向左,一截向右,错位达一米之多。 …… 更为惊心的是,在“7.28”地震地裂缝穿过的地方,唐山地委党校、东新街小学、地区农研所、以及整个路南居民区,都象被一只巨手摸去似的不见了。一场大自然的恶作剧使唐山面目全非,桥梁折断,烟囱倒塌,列车出轨,七零八落的混凝土梁柱东倒西歪,落而未落的楼板悬挂在空中,到处是断墙残壁…… 一次,领导说怎么办咱们就怎么办呗”。
       唐山重建的10年是中国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时期,从动乱到稳定、从封闭到开放、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处于特殊历史时期的唐山重建深刻地打下了那个时代的烙印。在“收缩方针”的指导下,重建后的唐山建筑形式单调,多数建筑标准过低,一些房屋不久之后就不得不再次花费人力物力进行改造,地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发挥。
       “解决有和无的问题”    大地震过后,唐山人首先要解决住的问题。在解放军的帮助下,唐山人在废墟中捡起整砖、木材等,加上外地支援的油毡等建筑材料,盖起了一座座简易住房,整个唐山进入了“简易城市”阶段,一直持续到震后10年,简易房才彻底退出视线。
       当时唐山有一个顺口溜,“登上凤凰山,放眼望唐山,遍地简易房,砖头压油毡”。这种临时搭建的房屋只能勉强遮风避雨,夏天太阳一晒屋里热得跟蒸笼一般,冬天则冷得像冰窟。恢复建设的最紧要任务就是让数百万在简易房里生活的人尽快搬进永久住房。 为了制定住宅建设方案,来自北京、上海等地建筑设计院和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的专家聚集在一起,对征集上来的28个住宅小区规划方案和86个住宅设计方案进行比较研究,筛选出4个小区规划方案和25个住宅设计方案。
      后来做过唐山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现在已经退休的韩自治还清楚记得,恢复建设后的第一个住宅区“河北一号小区”的建筑方案是清华大学的吴良镛教授在凤凰山第一招待所主持开会确定的,“可以说是集中了大家的智慧”。 以河北一号小区为代表的住宅,每户建筑面积均在40多平方米,户型设计分别为一室一厅、二室一厅和三室一厅,以适应不同结构的家庭。
       韩自治说,像他这样亲身经历了大地震的恐怖的建筑工作者,对房屋的设计、抗震性能有自己的想法。起初他们只是被指派配合外地来的专家做一些资料提供性的工作,但他们不甘于只做服务性的工作,经过争取,他们在重建10年间先后承担了十来个小区的设计任务。
      他们设计的住宅,面积全部在52平方米以上,所以很受欢迎。 出于防震的考虑,重建时的建筑原则上不超过6层,路南区以二三层楼房和平房为主。在抗震性能上按照8度设防,只有部分重要的建筑物按照9度设防。“8度”是个地震烈度的概念,唐山大地震烈度最大的地区达到了12度,但设防标准太高的话,建筑成本将使国家负担不起,重建抗震的基本原则是“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
      建筑设计对结构很注意,要求横墙纵墙对正贯通,以增强抗震性。这种设计在平面上规整,施工也容易,但对后来房间结构调整留下了不便。 若干套住宅建筑方案反复使用的结果是,重建后的唐山在建筑风格上高度雷同,被人称为一排排的火柴盒,甚至有人戏言小孩放学后找不到家。
      对于这样的批评,韩自治不以为然,他认为要从当时的环境出发,让唐山人从简易的抗震棚里尽快搬出来是当时的第一要务,速度是最重要的,所以建筑风格不可能五花八门。 并非没有人在建筑外观上求新。来自建设部的一位老专家曾设计了一个圆桶形的方案,房间形状为扇形,从抗震性能上讲,这种结构是好的。
      可是当时人们的观念对这种外观的房子没办法接受,于是便放弃了。 短暂的自豪 回顾那段经过的时候,韩自治和白玉生不约而同地提到同一个印象深刻的细节,即关于主干道宽度的争论。新华道、建设路、北新道等道路的规划宽度为50米,当时有很多人表示反对,因为觉得太宽了。
      但是到了现在,50米的新华道已经让人觉得窄了。“当时谁也想不到我们会发展得这么快啊,”白玉生老人说,“小区里的道路设计也窄了,当时没有现代交通意识。” 指出唐山城市重建的不足之处,完全是站在今天的角度得出的结论。1986年底初步完成恢复建设的唐山,以当时的城建标准来看,给人的是耳目一新的感觉,用白玉生的话说,“像个城市的样子,在全国来看也绝不落后”。
       重建的成果曾经带给唐山人骄傲。《唐山劳动日报》副刊部主任潘石说,1986年唐山重建基本完成后,他曾经陪同北京来采访的同行在唐山跑了几天,那时北京来的人对唐山的新面貌也是感到惊讶和羡慕的,“连街边的树都是新种的”。传统的大杂院在唐山看不到了,宽阔的街道、整齐的楼房让唐山在全国的城市中鹤立鸡群。
      新的住宅小区铺设了煤气管道、采用集中供暖,一座以煤为主要支柱的城市,煤作为燃料居然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了,那种感觉只能用震撼来形容。自豪混杂着对灾难本身的痛苦回忆,五味杂陈。 1986年作为唐山恢复重建基本完成的一个节点,也是整个国家迎来第一个改革开放高潮的时间。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他城市的建设步伐提速,而唐山城市建设的速度慢了下来,相对地,唐山渐渐地又落后了。河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苏幼坡说,唐山重建的遗憾是没能把国外城市规划的思想引进来,指导思想不够解放,作为一个城市,唐山在1986年时看是不错的,但到了2006年就落后了。
      别的城市在按现代化的思路发展,如果老房子太多,可以拆了再建,但唐山的房子正处于“年轻时候”,不可能拆迁。 记者采访过的唐山人中,多数对近年来的城市建设感到不满,唐山目前有的为数不多的高层建筑,多是大地震20周年前后兴建的,最近10年里来,城市的外观几乎没有什么改变。
       住过大杂院、简易房的唐山人,重建后搬进楼房时俨如搬进天堂,但20多年过去后,曾经的天堂已经过时了。“年轻人都出去买大平米了,现在住着的差不多都是上了岁数的。”红星楼居委会主任李长英说。 畸重结构积重难返 唐山是个资源型城市,煤炭、建材、冶金等重工业是其支柱产业,轻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薄弱,“轻工业过轻、重工业过重”一直是其明显的弊病,轻重工业比例1949年为28。
      8∶71。2,1975年为32。4∶67。6,1994年为29∶71,“畸重”格局多年来基本上不但没有改变,且呈现逐渐强化的趋势。根据世界范围内的经验,长远地看,这种产业结构不利于一个城市在经济社会诸方面的良性发展。尤其到了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时代,重工业城市的竞争力越来越薄弱。
       在唐山,这个问题其实早已经被意识到了,而大地震曾经为改变这种畸形的工业产业格局提供了一次“代价巨大却也十分难得”的机遇。1980年代早期,唐山在恢复建设的过程中,唐山市方面多次提出要改变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些目标可见于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在提目标的同时,唐山市也做了一些具体的工作,比如在全国较早地建立了电视机制造厂和汽车制造厂。但是唐山在新型产业建设上的努力最终都无果而终,电视机厂等在建立几年后便在竞争中倒闭。“凡是有一点高新色彩的,不是没建,就是建了没有发展起来。”这是王子平教授的概括。
       一直持续到今天,唐山的畸重型产业结构仍在继续强化中,2000年轻重工业比例达到17。87∶82。13,此后几年仍在连年攀升,2005年达到了7。3∶92。7。 虽然目前看来,唐山的发展势头良好,但隐忧也很多。长远地说,唐山的自然资源不可能永远支持这种发展模式;相对短期来看,唐山的支柱产业均以基本建设为主要消费对象,这就容易受国家基本建设规模变化的制约。
       河北理工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杨洁在大地震20周年之即的研究中即以实在的数字来说明这个问题,“90年代初期,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全国经济迅速高涨,基建项目大量上马,唐山经济也随之迅速膨胀。1993年,全市乡以上工业企业实行利税46亿元,比1992年增长105%,比1991年增长239%。
      1994年国家压缩基本建设,唐山经济又随之迅速下滑,实现利税比上年减少10%,1995年又比1994年减少13。3%。” 唐山经济近几年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国家从1998年开始实施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全国各地重大工业项目投资、居民家庭投资、房地产投资等纷纷上马,投资数额不断攀升,加大了对建筑材料的需求。
      而中央政府自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宏观调控,看起来并未如上一次一样影响唐山的增长速度,2003年到2005年,重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分别为29。3%、29。4%、21。5%。现实需求的旺盛固然是保持高速增长的原因之一,另外,这一次是因为唐山在“公关”上做得比较好,每当中央有新精神出台,某中央级媒体就会在显着位置发表文章,赞扬唐山如何与中央精神保持一致。
       走好明天的路 谁应该为唐山留下的遗憾负责?找不到具体的人,只能从体制上寻找原因,这也是我们这个体制的特征之一。已经从河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系退休的王子平教授参与市政协的工作多年,参加过唐山从“七五”到“十五”四个五年计划的讨论,深感地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短视现象。
       近20年来,唐山经历了约10任市委书记,任职两三年就算比较长时间了,新一任领导有理由延续前任制订的发展规划,也有理由进行改变。这就导致没有人为这个地方做长久的谋划。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杨立元教授在谈到唐山在文化建设上的迟滞时也从这个角度进行解读:文化建设是长期的任务,考虑文化是升不了官的。
       上个世纪90年代,民营资本开始在唐山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但民营资本关心的只是利润,于是大量涌入小钢铁、小煤窑、小水泥等“五小产业”,高峰时期,唐山一度有上千家炼钢厂并存,有的小钢厂就建在县城的中心区。这些小钢铁厂以高能耗和高污染为最主要特征,同时占有了大量耕地。
      唐山市土地局的崔光华说,小钢厂进入门槛低,不到100万的成本就可以建成进行最简易的生产,但产品质量极差,有些小钢厂生产的罗纹钢很脆,装卸的时候摔到地上就能摔断。地方政府在GDP的刺激下,为这些小钢铁厂提供保护,每一级政府跟上面顶着干,上级勒令关停,就改在晚上开工。
       唐山年钢产量超过4000万吨,唐钢在其中不过占了1000多万,可见民营资本在唐山的支柱产业中所占比重是相当高的,但是民营经济在唐山的发展造就了一批暴发的富人,并没有真正起到“富民”的作用。 唐山师范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孙秋生教授认为,唐山市的发展模式源于资源型城市对数字扩张的本能迷恋,改革开放以来的超强度开发让这种发展模式对三个极限提出了考验:资源极限、生态极限和人们对于改革信心的极限。
      国家的“十一五规划”明确规定了唐山在环渤海经济区的定位,他担忧唐山在“市场需求”、“角色分工”等理论的光环下,再次激发数量扩张的冲动,忽视或掩盖其它风险,如国内经济发展的大走势,国家宏观控制力度的加大及产业政策的不断变化都会使房地产业、制造业等对原材料的需求产生巨大波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之变化纷繁复杂也会对原材料进口(如铁矿石、石油等)及原材料制成品出口价格、运输价格产生巨大影响。
       根 中国历次大地震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8。0级) 2004年5月4日青海省德令哈地区发生(5。5级) 2001年11月14日青海昆仑山地区(8。1级) 1999年9月21日台湾花莲西南地震(7。6级) 1998年1月10日河北尚义地震(6。
      2级) 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地震(7。0级) 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平武地震(7。2级)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地震(7。8级)死亡24万人 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地震(7。4级) 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地震(7。
      3级) 1974年5月11日云南大关地震(7。1级) 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地震(7。6级) 1970年1月5日云南通海地震(7。7级) 1969年7月18日渤海湾地震(7。4级) 1966年年3月8日至29日河北邢台地震(7。
      2级) 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脱地震(8。6级) 1556年中国陕西华县地震(8。0级)死伤达83万人 现在,全球最大的地震是1960年智利8。9级地震 。
    2008-05-24 08:04:50
  • 新华社1979年发出的稿件原文: “新华社大连十一月二十二日电在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发生的唐山大地震中,总共死亡二十四万二千多人,重伤十六万四千多人。这两个数字是唐山、天津、北京地区在那次地震中死伤人数的累计。这是十一月十七日至二十二日在这里举行的中国地震学会成立大会上宣布的。 唐山地震的震级为七点八级,震中烈度为十一度。地震发生的地点是人口密集的工业区,发生的时间是三点四十二分五十六秒(北京时间),正当人们沉睡的时候。地震部门事先未能发出预报。由于这些原因,它所造成的损失是很严重的。”
    2008-05-26 22:55:25
  • 很赞哦!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