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和尚这一称呼的由来?众所周知,在我国,男性僧人被称作和尚”

2005-08-28 19:07:49H***
众所周知,在我国,男性僧人被称作“和尚”,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一称呼是如何来的?“和尚”这一称呼的由来?众所周知,在我国,男性僧人被称作“和尚”,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一称呼是如何来的?:应该来说“和尚”本是个很尊贵的称呼,绝不是随便哪一个人,?

最佳回答

  •   应该来说“和尚”本是个很尊贵的称呼,绝不是随便哪一个人,只要剃下了头发,披上了僧衣,能够熟练地念几卷经文,就可以拥有这个称呼——它不仅仅是一个表相,没有一定的修持功夫,不能使世人仰之弥高,产生敬仰的绝不是一个真正的和尚。本来,和尚的要求就不仅仅只是外表的威仪具足,更是要内心达到“识心达本,解无为法”的境界。
      故,和尚是人天师表,他的所行,应该有一定的示范性;他的所为,应该有一定的导向性;他的所做,应该有一定的“诱惑”性……在世人心目中有一定地位的和尚,他的言行也一如他的名声,令人发自内心的佩服。因而,和尚实际上是一个大众化用语,珍惜这个称誉,就是对世间负责的表现。
        然而,由于根机的不同,“和尚”这一称呼在人们的心目中被贬损了。当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悉达多将成正觉时,波旬有言:“我要让魔民们穿上佛衣”。可见,现僧相的不见得就是和尚,说不定是外道、是魔。象这样的人,一定有特别的本事,不然,他们为什么登高一呼,会有成千上万人呼应?  某沙弥,自称得道,到处给人“灌顶”,有许多人趋之若鹜,这些人过后发现?瘴蘖橐欤炊运泄馔氛呱幔裣麓笞铩*?  某新戒比丘,不识药理,不明医道,使尽异术,给人治病,他凭的是相信虔求佛陀,终有感应。
      不错,佛陀慈悲,但不知因果哪个能逃!  ……  佛教的蓑微,固然有各种因素,“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而且佛教教团现在存在着不足,一切的一切,贬损了“和尚”这一神圣称呼在世人眼目中的地位。  造成这种情况,也与社会有关。我们有着几千年的宗法制封建时代,在那个时代,佛教只是舶来品,排外情结使得我们屡屡地排斥佛教。
      直到现在,这种情结仍然存在。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播放《三个和尚》,经济晚报的《佛门中的“公关小姐”》等等,虽然这些事件在佛教界的干预之下,都得到了处理,但同时也说明了,目前佛教还处于关键时刻,怎样抓住机遇,是佛教界面临的课题,同时还要明白,国门已被彻底推开,各种思潮都要传入,对于佛教,以后再不能继续排斥。
        还有某些人物,总在标谤“我是大乘”,要度化众生,所以要入世随俗,这些人物,若真是入世而不被尘俗所化,保持洁身自好则好。莲花出污泥而不染,这是一种境界。自己是“和尚”身份,若过多地做一些拖泥带水的事儿,这不但显不出“菩萨”精神,却让人怀疑你是个与世俗无异的痞子,这人若只是初剃发还罢了,但当我们听到一些大有名气的法师们如此时,心中真有说不尽的苦辣酸甜。
       让我们尊重“和尚”的名号吧!包括社会各界以及我们自身。 。
    2005-09-03 09:36:47
  • 阿弥陀佛! “和尚”这一称呼,被人普遍当作出家人的统称,这种误传已经很久了,这也是随佛法衰落所产生的现象。实在说“和尚”不是对出家人的称呼,它是梵语,中文意思是“亲教师”,是对自己老师的尊称。能传法给我们,令我们破迷开悟,转凡成圣,这位老师就是我们的“亲教师”,就称为我们的“和尚”,那么这位老师是不是一定是出家人呢?也不一定,大德居士只要能传真实法给我们,使我们能得到真实利益,也可以作我们的“和尚”。今天大家对出家人都叫“和尚”实在是不解其义所致啊。 感恩! 南无阿弥陀佛
    2005-08-29 10:13:24
  •   网上有佛教在线词典如下,可以很方便的查询。 【和尚】 梵语upa^dhya^ya,巴利语 upajjha^ya。指德高望重之出家人。又作和上、和阇、和社、??社、鹘社、乌社。音译为邬波驮耶、优婆陀诃、郁波第耶夜。意译亲教师、力生、近诵、依学、大众之师。
      和尚为受戒者之师表,故华严、天台、净土等宗皆称为戒和尚。后世沿用为弟子对师父之尊称。然和尚一语乃西域语之转讹,如龟兹语 pwa^jjhaw 等之误转。亦有谓印度古称‘吾师’为乌社,于阗等地则称和社、和阇(khosha),和尚一语即由此转讹而来。
      又鸠摩罗什译此语为力生,意指弟子依师而生道力。  据大智度论卷十三载,沙弥、沙弥尼之出家受戒法,应求二师,一为和上,一为阿阇梨;和上如父,阿阇梨如母。意即舍本生之父母而求出家之父母。在西藏喇嘛教之四种阶位中,以和尚为最上之第四位,其权力仅次于达赖喇嘛与班禅喇嘛,住持诸大寺。
      日本佛教僧官阶位中,有大和尚位、和尚位等称呼,后则转为对高僧之尊称。[四分律卷三十三、卷三十九、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一、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三、宋高僧传卷三、玄应音义卷八、翻译名义集卷四、慧琳音义卷十三、禅林象器笺称呼门] 【和尚】  (术语)Up&amacron;dhy&amacron;ya,又曰和上。
      律家用上字其余多用尚字。本为印度之俗语,呼吾师云乌社,至于阗国等则称和社,和阇(Khosha)等,和尚者其转讹也。罗什三藏翻为力生,以依师而弟子之道力得生故也。晋书佛图澄传曰:‘法常与法佐对车夜谈,言及和尚。比旦,佐入见澄,澄已知之。于是国人每相语曰:莫起恶心,和尚知汝。
      ’按,此二字见正史之始也。魏书释老志,浮图澄为石勒所宗信,号为大和尚。大和尚又始见此。翻译名义曰:‘和尚外国名,汉言知有罪知无罪也。’寄归传三曰:‘言和尚者,非也。西方泛唤博士皆名乌社,斯非典语。若依梵本经律之文,咸云邬波驮耶译为亲教师,北方诸国皆唤和社,致令传译习彼讹音。
      ’百一羯磨一曰:‘邬波驮耶,译为亲教师。言和上者,乃是西方时俗语,非是典语。’玄应音义十四曰:‘和尚菩萨内戒经作和阇,皆于阗国等讹也。应言郁波弟耶,此云近诵。以弟子年少不离于师,常逐近受经而诵也。又言邬波陀耶,此云亲教,旧译云知罪知无罪名为和尚也。
      ’慧苑音义上曰:‘和上,按五天雅言和上谓之坞波陀耶,然彼土流俗谓之??社。于阗疏勒乃云鹘社,今此方讹音谓之和上。虽诸方殊异,今依正释。言坞波者,此云近也,陀耶者读也。言此尊师为弟子亲近,习读之者也。旧云亲教师者是也。’业疏三上曰:‘中梵本音邬波陀耶。
      在唐译言,名之依学,依附此人学出道故。自古翻译,多杂蕃胡。胡传天语,不得声实。故有讹僻,转云和上。如昔人解和中最上,此逐字而释,不知音本。人又解云:翻力生。弟子道力,假教生成。得其远意,失其近语。真谛所译明了疏,则云优波陀诃。稍近梵音,犹乖声论。
      余亲参译,委问本音,如上所述。彦琮译云郁波弟耶,声相近也。’秘藏记本曰:‘天竺呼俗博士曰乌邪,汉家讹误以乌邪为和尚。加以乌邪是俗儒之称,而名道人,大误耳。正可云拔底耶,天竺呼有智僧为人师者为拔底耶。拔底耶者,亲教义也。’ 【和尚(梵upadhya^ya、upadhya^ya,巴upajjha^ya,藏mkhyen-po)】 原指懿德高僧,后世用于作为弟子对师父的尊称,世俗则用以通指出家的男众。
      又作和社、乌社、和上、■社、鹘社。 按梵语upadhya^ya,音译作乌波陀耶、优婆陀诃、郁波第耶夜,意译为亲教师、近诵、依学、依生。乃戒坛三师之一。亦即传授戒法时,除教授、羯磨阿阇梨(轨范师)二师以外之‘亲教师’。此语传至西域,龟兹语称之为pwajjhaw,其音译近似和尚,遂讹音为和尚。
      《南海寄归传》卷三云(大正54·222a)︰‘西方泛唤博士皆名乌社,斯非典语。若依梵本经律之文,咸云邬波驮耶,译为亲教师;北方诸国皆唤和社,致令传译习彼讹音。’《慧苑音义》卷中亦云(大正54·441b)︰‘彼土流俗谓和上??社。于阗、疏勒乃云鹘社,今此方讹音谓之和上。
      ’ [参考资料] 《大智度论》卷十三;《翻译名义集》卷一;《弥沙塞羯磨本》;《四分律》卷三十九;《菩提资粮论》卷五;《玄应音义》卷八。 。
    2005-08-29 09:35:03
  • 和尚即"尚和",这两个字的意思一方面佛家提倡的要修身养性,心无杂念,一团和气;另一方面佛家推崇"忍".
    2005-08-28 23:06:34
  • 和气/高尚者是也! 阿弥陀佛。
    2005-08-28 21:19:33
  • 楼上说的有道理也.给分给分~~
    2005-08-28 19:18:25
  • 佛教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痛苦的,其根源归咎于各种欲望。因此,为了摆脱痛苦,必须寡欲,必须进行修行,忍受人间的一切痛苦。因而,佛教的人生处世哲学是主张一切调和。 “和”即忍耐、服从。“和”这是佛教徒所崇尚和必须遵守的,以“和”为“尚”,即是称职业佛教徒为“和尚”的缘由。
    2005-08-28 19:10:25
  • 很赞哦!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