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菩提本是树,明镜既是台何止此一物,处处是尘埃阿信

2008-06-14 16:51:56阿***
阿信菩提本是树,明镜既是台。何止此一物,处处是尘埃阿信:身是菩提非菩提,心如镜台非镜台。 时时擦拭非擦拭,落定尘埃非尘埃。 ?

最佳回答

  • 身是菩提非菩提,心如镜台非镜台。 时时擦拭非擦拭,落定尘埃非尘埃。
    2008-06-19 22:21:57
  • 有也是佛,无也是佛.悟到什么是源于自己的机缘.所谓顿悟也成佛,渐悟也成佛就是这个道理.佛性无高下.佛法无深浅.
    2008-06-18 10:56:18
  • 由此一说,赘言之: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轻声细语说得是:“这禅诗是在六祖亲证菩提之前的诗,并不代表他后来亲证菩提后,对佛法的正确认识。”(六祖此时证悟了空性,此时正待“回头”) 六祖后来闻金刚经大悟后,言:何期自性... (所谓“实相无相无不相”) 佛学上,有“空假中”之说。 禅宗公案有:见山是山(假),见山不是山(空),见山还是山(中)。 还有:善才童子答文殊菩萨:大地无处不是药... (当然,大地无处不是毒——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体相用,三者本来一体。
    2008-06-17 11:09:37
  • 悟与不悟,悟者自悟!条条框框,六祖弃之!楼主一言,非争曲直,小承也.
    2008-06-17 09:36:13
  • 如果不从我们的心上下工夫,看不破放不下,那样真的处处都是烦恼,菩提也是烦恼,如果我们的心改变了,烦恼也就是菩提了。其实什么都没有改变,改变的是我们的心。希望您早日走出烦恼! 南无观世音菩萨
    2008-06-17 09:21:22
  • 曾有一法会,中有风吹幡动,一小僧曰风动,一小僧曰幡动,反复无休。后论主曰:“非风动,非幡动,动者乃心也。” 心有所思,目有所观。你对某人有看法或不顺眼,其所做事皆存在毛病;你看某人顺眼,明明错的你也会当对的,最差不过是“小错而已,改了就好。” 以平常心看待世间事吧。
    2008-06-15 15:43:59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六祖慧能一首禅诗的诗句。他和神秀的禅诗中提到的 “菩提树”、“明镜台”是来比喻自己对佛法的认识。而 六祖“菩提本无树”中的“菩提”,则指的是真实本心。 禅宗的核心,以及佛法的核心讲的就是“菩提”即真实本 心如来藏。
      而六祖的禅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 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当时比神秀的‘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要高明得多。 因为“菩提”确实有空的体性,是无形无相的,无觉无知 的,是“诸入不会”的。所以,并无菩提树、明镜台等实 物可供人“勤拂试”。
      但佛法不是如虚空一样的空,不是 断灭空,不是世俗认识所能了知的。是即相离相,无相无 不相的,是不即空有二边,而亦空有二边的。 所以说,这禅诗是在六祖亲证菩提之前的诗,并不代表他 后来亲证菩提后,对佛法的正确认识。禅门是无门为门, 扫除一切相,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千百年来,历代祖师以及佛子,修行参禅都是为了亲证这 个“菩提”。 如果楼主说"菩提本是树,明镜既是台。何 止此一物,处处是尘埃。"可以说都是大实话,但与讨论佛法 无关。所以,没有什么讨论的意义?。
    2008-06-15 13:44:08
  • 心中有菩提,亦有明镜台.你我同如此,尘埃是尘埃!
    2008-06-15 11:01:44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时时勤拂拭,何处惹尘埃。 我们还是要勤拂拭,最好的办法就是念佛.
    2008-06-15 09:56:23
  • (此答案同?舆m合你這??題) 菩提本?o?洌麋R亦非臺, 心不?w念佛,到?惹?m埃。 -----2000年10月20日中和道人作於成都
    2008-06-14 23:17:18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岂道无一物,我即红尘埃
    2008-06-14 21:55:10
  • 你为什么把六祖慧能对五祖说禅的话搞反了。你故意的吧?我本来不想回答的。但是我也作为六祖故乡的人新兴人才来回答,反正来了,我从新说多一次六祖说的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再说一点点给你知吧!六祖家乡在新兴县集成镇(已改六祖镇),生在此死也在此。从广州坐车到新兴大约三小时车费大约四十元。到新兴坐公交车十分钟新就到了全国唯一一座由武则天恩准以国字开头的“国恩寺”。欢迎您光临
    2008-06-14 18:28:37
  • 很赞哦!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