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了尘是什么意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啊??

2006-06-09 10:45:281***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啊? 最好是通俗的解释一下,谢谢! 【了尘是什么意思,不是无什么,明镜本无台,惹尘埃,我本无一物,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菩提本无树,身如是一如,原本无一物,明空念什么,本是无一物】“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啊?最好是通俗的解释一下,谢谢!:这是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一句偈语。 大智慧需要悟,而何为“悟”?

最佳回答

  •   这是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一句偈语。 大智慧需要悟,而何为“悟”,这很难予以解释。唐王李世民也曾经就“悟”的问题询问一位法师,法师言道:悟是不问,问即不悟。呵呵~很滑头的一句话,也可见这个悟的确是不好讲。 个人认为,把慧能大师的这句偈语翻译出来并不难,甚至是根本无需翻译。
      但,如想参悟其真谛,首先需要对禅有所了解,同时需要一定的慧根,其理不言自明。 中国的佛教分为很多派别,其中较为流行的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 禅是禅那的简称,汉译为“静虑”,就是“静中思虑”的意思,又叫“禅定”。此法是将心专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参究,以期证悟,也就是所谓的参禅。
       禅在中国始于南朝梁武帝时来华的菩提达摩,达摩就是我国的禅宗初祖。禅的种类也很多,比如声闻禅、菩萨禅、次第禅等等。 但禅宗能够大行其道,兴盛迄今,当从六祖慧能开始,慧能传习的不是古来传习的次第禅,而是直指心性的顿修顿悟的祖师禅,讲究见性成佛。
       既然是顿修顿悟,就不需要人们一定要象僧人那样远离尘世苦修,只要心存佛性,抱定一句话头,真实参究,即能见性成佛。这种习佛之法深得士大夫们的认可,或迎合了他们的心理,因为中国崇尚儒学,学而优则仕、齐家治国平天下,怎能出家修行。因此,特别是读书人、上层人士为两者兼得,多习禅学,禅宗也因此大盛。
       所以,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还有一偈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似觅兔角。” 本人好佛但不修佛,认为儒学和禅学是相互融通的,包含了很多入世为人的道理,参禅并不能出世成佛,但可以平和心态。 单就本偈语而言,我想如能透过此偈,认识到只有抛去哪些功利心,才能真正免除人心的浮躁,并保持好良好心态,则足以。
       。
    2006-06-11 15:12:31
  • 在>里,五祖参禅时讲的,要悟.
    2006-06-09 15:36:40
  • 这句正是回应神秀的话,意思是根本就没什么菩提树,也没什么明镜台,真正的佛应该是什么都没有的,不沾染任何尘俗的.
    2006-06-09 11:47:49
  • 菩提本无树(佛祖成佛于菩提树下),明镜亦非台(悟道之心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说白了一个"空"字,一个悟字.
    2006-06-09 11:11:34
  • 此句出自:身如箁提树,心如明镜台,清静勤修为,出出有尘埃,说的是两位大师论道,其一资深,其二略逊,问及出家人修练之道,答曰:无为有为,意思是抛开一切杂念,方成正果.道行略浅的念了上句,道深者答复你已知道.有不完全的希望指出,共同提高.
    2006-06-09 10:59:08
  • 我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姑妄言之吧: 菩提树,明镜台,说的是菩提树本不是菩提树,明镜台亦不是明镜台,这世上本来就没有什么,又上哪里去寻找烦恼
    2006-06-09 10:51:55
  •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参悟不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
      无心无尘,人便死。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 人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事实上嗅觉比味觉占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这样嗅觉灵敏的生物,在饮食上远比我们快乐 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如果错了。。
      错在哪里?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正如慧能所说的 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 道可道非常道 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 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 道家则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而最楼上的说的是一种超脱 却不是刻意的寻求 主旨在心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2006-06-09 10:50:48
  •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参悟不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
      无心无尘,人便死。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 人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事实上嗅觉比味觉占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这样嗅觉灵敏的生物,在饮食上远比我们快乐 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如果错了。。
      错在哪里?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正如慧能所说的 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 道可道非常道 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 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 道家则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
    2006-06-09 10:48:21
  • 佛家认为,世上的东西都是一个表象,其实都是“空”的。
    2006-06-09 10:48:06
  • 很赞哦!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