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请教前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请问?

2005-03-18 19:30:24d***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请问?这段是出自哪里? 什么意思? 谢谢!请教前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请问?这段是出自哪里?什么意思?谢谢!:此语出自中国禅宗六祖大师慧能(638-713)的诗偈∶“菩提本?

最佳回答

  •   此语出自中国禅宗六祖大师慧能(638-713)的诗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禅宗五祖弘忍将衣钵传授给弟子门人时,召集大家来写对佛法的了悟心得,谁的心得写的最好,就把衣钵传给谁。弘忍的首座弟子神秀是个饱学高僧,他写道: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弘忍认为这偈文美则美,但尚未悟出佛法真谛。而当时寺中一位烧水的小和尚慧能也作了一偈文: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认为,“慧能了悟了”。当夜就将达摩祖师留下的袈裟和铁衣钵传给了慧能。
      慧能就是禅宗六祖。 根据印度佛教,人体就像神圣的菩提树,心犹如明镜。必须时常打禅加以拂拭,以免蒙上烦恼的尘埃。但慧能却教导说,身心既无所谓纯洁,亦无所谓脏污,本来什么东西也没有,亦即∶“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与印度人的观点不同,慧能特别强调了顿悟的禅宗的看法。
       就这样,慧能否认了拘泥于醒悟与烦恼等概念的世界,而教导说,真理在于超越这种二元论观点的绝对空,这才是禅。 另:参见少林网:六祖《见性偈》丛谈 。
    2005-03-21 09:51:08
  • 这是相关少林寺的一个著名故事,传说少林五祖在传位六祖时,叫门下弟子都作一佛偈,有人作的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作的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于是成了少林六祖。
    2005-03-20 22:36:16
  • 《红楼梦》中有记载。
    2005-03-19 18:14:35
  • 这出自关于少林寺分为南少林与北少林的一个故事
    2005-03-18 23:06:43
  •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参悟不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
      
      无心无尘,人便死。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 人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事实上嗅觉比味觉占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这样嗅觉灵敏的生物,在饮食上远比我们快乐 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正如慧能所说的 仁者心动 。
    2005-03-18 21:38:41
  • 很赞哦! (294)